阿坝生活网 | 阿坝本地通 | 阿坝影讯 | 阿坝公交 | 阿坝地图 | 阿坝天气 | 阿坝商圈 | 阿坝连锁品牌 | 阿坝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阿坝
切换城市
阿坝生活网 > 阿坝本地新闻 > 四川理县羌族民众欢度“夬儒节”

四川理县羌族民众欢度“夬儒节”

夬儒节上的释比喷火表演。安源摄

中新网理县2月27日电(记者安源)羊皮鼓、金丝猴皮帽、祭祀用的牛羊、盛装的男女老少、外人绝难听懂的古羌语的吆喝与歌唱……27日是农历二月初二,也是生活繁衍于理县高半山的古羌族祈祷风调雨顺的夬儒节。

喜迎嘉宾。安源 摄

距离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县城约20公里的蒲溪乡,是藏在山谷中的羌族聚居地。羌族,自称尔玛,是中国西南的一个古老民族,崇拜白石,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其历史靠族中负责祭祀的“释比”口口相传。

祭祀现场。安源 摄

10时许,“咚咚”的羊皮鼓声响起,一名羌族男子高举着一段“柏”(羌语,一种树名),“柏”上系着羌红(羌族人祈求吉祥的红绸)走进祭祀现场。他的后面还跟着一男子牵着一头披着羌红的黑牛,四人肩抬一只四肢被绑缚在木架上的羊,以及两列青年男子,一边敲羊皮鼓,一边跳着古老的舞步、吆喝着前进。祭祀队伍绕场一周后行至石阶中间停下,两位老释比念着经,手持树枝在献祭的牛羊周围挥舞,作驱邪状。

祭坛是约两人高的灰褐色石塔,摆放着白石,一堆篝火燃烧于前。乡里地位最高的释比坐在祭坛右侧,手执响盘,身旁立着神棍。人们将“柏”插到祭坛后,牛羊绕着祭坛转圈,羊皮鼓热烈地响起,古羌语的吆喝更加高亢,向上天展示羌族子民的虔诚。

夬儒节上的羊皮鼓表演。安源 摄

祭祀队伍退场后,一位戴着猴皮帽的德高望重的释比在广场中央为一坛咂酒启封。这也是羌族重大节日中必有的一个项目。当日还有“插签”表演:两位羌族中年男子在敲了一阵羊皮鼓后,各拿出一支后缀红绿绸缎的长针,举于下颚处,念了一长段经后,将长针从右脸颊插入,再敲了一阵羊皮鼓。

祭祀结束后,来自丹麦游客克里斯蒂安也参加到欢庆的队伍中,和当地民众一起跳起欢乐的莎郎锅庄,克里斯蒂安告诉记者,我是第一次看到这种传统节日,我觉得很有意思,我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东西,我觉得这种(传统节日)很酷。

夬儒节上的莎郎锅庄。安源 摄

羌族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民族。夬儒节成为羌族民俗的舞台:吉祥鼓舞、口弦、羌笛、羌歌对唱、俄米切壤(一种力量比拼的游戏)、沙朗舞……只见广场上男女老少时而围成圆圈,时而站成两个方阵,时而单手搭着旁边一人的肩,时而双手扣着前边一人的腰带,时而高歌,时而发出低沉的吟唱,阳光洒在每个人脸上,欢乐的氛围洋溢在全场。

据蒲溪乡古羌文化传承人韩海林介绍,以前羌族人在敲羊皮鼓前,要用雉鸡的长尾翎插上针,再将针插入两颊,用牙齿咬住,尾翎翘起,形如牛角,敲鼓舞蹈时特别好看。这个习俗如今演变成“插签”表演。

韩海林说:“夬儒节我们每年都会举办,因为它是一个最古老的原生态文化,要通过我们这一代的努力,代代传承下去,起一个传承的作用。”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光明网 | 作者:光明网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