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生活网 | 巴彦淖尔本地通 | 巴彦淖尔影讯 | 巴彦淖尔公交 | 巴彦淖尔地图 | 巴彦淖尔天气 | 巴彦淖尔商圈 | 巴彦淖尔连锁品牌 | 巴彦淖尔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巴彦淖尔
切换城市
巴彦淖尔生活网 > 巴彦淖尔本地新闻 > 守护民族文化的有心人

守护民族文化的有心人

7月7日,乌拉特后旗石博城内各少数民族穿着艳丽精致的蒙古服,来自乌拉特中旗、包头等地的游客们专心致志的观看着一件件珍贵的少数民族传统生活生产工艺品,时而细细琢磨,时而互相探讨,甚是热闹。 在此次乌拉特后旗少数民族传统生活工艺品暨乌拉特后旗民族文化活动周开幕式上,笔者有幸结识了一个个手工精湛,心怀民族传统情节的民族文化守护者,听他们娓娓道来,是感动、是震撼,更是一种崇敬。 “烫羊头的开古玩店”——萨日娜其其格、吉日嘎拉图夫妇守卫民族传统文化 红顶珊瑚官帽,1948年中华民国文件,中原文化柜子,银碗,火镰,蜡台,花押,马车轱辘,行军锅,景泰蓝马鞍,乌拉特服饰......在这个不大的屋子里,珍藏展示着从元朝、明清、民国及近现代使用过的少数民族传统生产、生活工艺品。在历史的沧桑感中,我们除了惊讶有人会如此细致的珍藏了如此之多的珍品,也感叹这对珍藏夫妇对民族文化的深切热爱。

萨日娜其其格和吉日嘎拉图夫妇今年44岁,在24岁时他们开始收藏民族传统生活中工艺品,如今已过去了20年,述说20年的收藏经历,两人眼中更多闪烁的是希望和热爱。 活动中,为了让观赏者们更了解这些“不会说话的收藏品”,他们总是不停歇地介绍展品的历史、时间、作用和每件作品中的小故事。似乎,夫妻二人总有说不完的话,总想把这些民族历史活灵活现呈现出来,让一件件艺术品,变成一个个能连接古今,贯通历史,赋予感情的文化和故事,让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烫羊头的开古玩店,这和身份也太不相符了”说这句话的人,都是质疑和冷眼旁观夫妻二人收藏古玩的说法。二人靠打零工为生,萨日娜其其格平时经营着古玩店,主要收入靠给饺子馆包饺子,丈夫吉日嘎拉图则有电焊的手艺,靠着自己的吃苦耐劳,二人一点一点积累,只要有钱,就存下来,收购一些有历史价值的民族传统手工艺品,日积月累,便也成了器候。丈夫吉日嘎拉图说到这,摆了一下手,笑着说:“再难,可挡不住自己喜欢,只要看看这些,心里什么烦恼也没有了”。妻子萨日娜其其格也因收藏饱受委屈,但丝毫没有抱怨,她说:“我们俩不管那么多,也不想过多解释,我们有共同的爱好和希望,只要向着这个目标走,什么也不怕”。而夫妻二人口中所说的目标和希望,就是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收藏民族手工艺品。 这次他们共带来了400多件材质不同的民族手工艺品,还有一些中原文化、蒙元文化相互融合的物件,小到一个小花押,大到寺庙煮粥大锅,总共1400多件。

说到未来,二人憧憬无限,他们打算开一家小型博物馆,将自己藏品展示给众人。 就在当天早晨,老干局一个60多岁的老人还亲自将三件历史久远的褡裢等民族用品低价转交给他们,老人说:“这些东西,放在家里就是一个人看,交到你这里,能让更多人看到,放心。”在收藏过程中,这也是他们能一直做下去的原则,他们收购来的大多物件,都是收藏、展览,也秉承着传递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成为大众的,也能成为世界的,相信,这一愿望定能久远! “牧民的孩子当刺绣老师”——乌云高娃执着守卫民族刺绣技艺 在石博城乌拉特手工艺品展销中心,一位短发,身着蒙古服饰,和善可亲的女士正在介绍民族刺绣,引起了笔者关注。

她一一介绍着手工刺绣、民族特色图案的汽车挂件,手袋、褡裢、化妆镜等作品。作品上,一朵朵鲜花娇艳欲滴,一个个图案传神可亲,很多人争相购买,可乌云高娃却说什么也不卖,她告诉大家:“这些已经捐赠给学校了,卖了,钱花了,什么也留不下。我希望更多人能够过来学习,让民族技艺流传下去。”

这次,她共带来了40多件展示作品,有皮质、银质,还有各种民族图案的日常用品刺绣,而这些作品,也都缘于记忆中的温暖。 生在牧区,长在牧区的她,受母亲影响,让她对蒙古刺绣情有独钟。小时候,母亲用仅有的布料给他们添置衣服、鞋、包,为了让衣服更好看,母亲总熬夜给她们绣上美丽的图案,每每这个时候,同学们都会围着她问,这在她童年、青少年时期记忆犹新。2000年从巴盟蒙专毕业后,很多同学都考上大学,可她决定回牧区,她觉得自己追求的文化在牧区,自己的根在牧区。在牧区,除了日常生活,她总放不下蒙古刺绣,并深深爱上了这份文化,为此,她自己出资,主动到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等地年长的老人那里拜师学艺,终于,用十几年时间掌握了全部蒙古刺绣手法。 目前,她还独创了银刺绣,并将此刺绣方式申请了全国专利,还创新了很多其他刺绣方法。 经过自己努力,她现在成为了河套大学一名特教,主要负责培训蒙古刺绣方法,现在,有10多个年轻人来学习,看着他们学习的进度,她特别欣慰,感慨说:“能通过教育的方式,就会有传播。有年轻人学,就能不断传承下去。她想一直做好教育培训,让更多人学到东西,少走弯路。” 就是这样一个个心怀民族文化情怀,心系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有心人,在民族文化发展这条路上不断努力着,创新着,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民族文化的梦想和希望,也带动着更多人关心、支持民族文化发展这艘航船,愿它越走越稳、继续破浪前行!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中国民族宗教网 | 作者:中国民族宗教网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