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生活网 | 潮州本地通 | 潮州影讯 | 潮州公交 | 潮州地图 | 潮州天气 | 潮州商圈 | 潮州连锁品牌 | 潮州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潮州
切换城市
潮州生活网 > 潮州本地新闻 > 单车死结:流量争夺战背后 阿里腾讯间的博弈胜负未卜

单车死结:流量争夺战背后 阿里腾讯间的博弈胜负未卜

采访|《中国企业家》记者 焦丽莎 杨倩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焦丽莎 编辑|马吉英

音乐骤停,舞台灯光打在戴威身上。他左右踱步,面色微醺,用亢奋的语调吼出一段金庸《倚天屠龙记》里九阳真经的口诀。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2017年年尾,ofo在九华山庄的年会现场。戴威竖起的大拇指举过头顶,这位ofo创始人兼CEO的一声呐喊,不只是冲着台下3400多位ofo人,也是对摩拜,对滴滴,以及对这一年来所受压力和质疑的回应。

ofo戴威(摄影:邓攀)

过去这一年,27岁的他卷入了一场商业漩涡――曾经的“兄弟”滴滴反目、早期股东离场、供应商欠款、挪用押金、现金流趋紧。在这个复杂的商业漩涡中,戴威年龄最小。这个1991年出生的年轻人,似乎还没准备好独自驾驭手中的财富和权力。

曾经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他形容“创业就像打游戏升级,主要看打多少怪,完成多少任务,攒多少经验值,不是看在线时长。这个过程就是以战练兵。很多的困难和压力,会砸到身上”。如今亢奋的外表背后,多少有些手足无措。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过去两年的单车市场,就是疯狂融资,野蛮投放。摩拜和ofo两家的融资总额超过33亿美元,两家公布的2017年投放总量超过3000万辆。从下半年几十家单车企业纷纷倒闭,红橙黄绿蓝各色单车堆积成山的照片,触目惊心。

摩拜的一位投资人说,“我们预料到竞争会惨烈,但没想到这么惨烈。融资和单量的增速这么快,公司不要命到这种程度。当年的网约车是高额短期的烧钱,单车却是高额长期的烧钱。”

不仅如此,腾讯和阿里也逐渐占据了这个生态的金字塔尖,马化腾和马云也在共享单车的问题上时不时斗几句嘴。从这些蛛丝马迹中,外界已经看出单车背后承载的巨头野心,以及腾讯与阿里两个互联网帝国之间的剑拔弩张。

“一个业务对于A和T同时有战略价值的其实不多,(单车)这个事情的战略价值很大。”上述投资人说。

这个早期并不被投资人看懂或看好的行业,已经有几个层面的力量交织,最上面一层力量就是腾讯和阿里之间的抗衡,而在此之下,则是滴滴和美团。滴滴是ofo的投资方,自身也在布局出行市场的美团,据传也有意投资摩拜。

“共享单车行业格局跟中东差不多。”一位互联网公司高管这样评价。

这一切是在短短两年内发生。

《中国企业家》独家专访了ofo、摩拜和滴滴的多位投资人和内部人士,试图接近漩涡中心,还原创投圈这一空前复杂的局面是如何形成,以及参与各方在这一过程中的无奈与智慧、痛苦与纠结、挣扎与野心。

一位接近ofo的投资人透露,2017年12月初,朱啸虎在退出协议签字。

朱啸虎(摄影:史小兵)

以30亿美金估值,朱啸虎将ofo的股份出售给阿里巴巴和滴滴。阿里拿了大部分额度,包括朱啸虎手中的董事会席位和一票否决权,滴滴只拿了一小部分额度。朱啸虎的初衷并不是退出,最终方案是几方博弈的结果。

30亿美金估值,与半年前ofo上一轮融资后的估值相差无几。

上述投资人还透露,其他老股东也希望卖掉ofo的股份,但是目前没有找到接盘侠。“眼下的局面太复杂了。烧钱不止,盈利遥遥无期。”

朱啸虎出局,ofo和摩拜的合并大戏被画上休止符。

合并传闻始于2017年上半年。持续发酵到2017年9月份,朱啸虎在多个公开场合呼吁“ofo和摩拜合并才能盈利”。在12月9日“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朱啸虎再次发声,“战局已经比较明朗化,再打消耗战已经没有意义了,对双方损耗都很大。”

朱啸虎算过一笔账,现在两家共享单车每天的骑行数据加在一起是5000万次。三年后,共享单车每天至少是1―2亿次的骑行,一年就有300亿―600亿元落袋。

他判断,2017年年底是ofo和摩拜合并的最好时机。如果不合并,就要继续融资打仗,创始团队的股份一旦被稀释超过50%,对于他们而言就没什么意义。

2017年12月中旬,朱啸虎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称,“ofo和摩拜发展到今天,双方的单车投放量、资金、公司本身的体量都已经足够大,都不可能把对方打倒。但是,参与其中的巨头们(腾讯和阿里)的战略诉求不太一样,局面非常复杂。”

有投资人把合并的破产总结为“天灾人祸”。人祸就是,ofo和摩拜的投资人有很大不同,摩拜的投资人看起来更散,而且没有滴滴的投资方,而ofo投资人看起来心齐,很多是滴滴系。也正是因为这样,摩拜的投资人缺乏合并动力。

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没有对合并明确表态。2017年下半年,他分析称,共享单车想要盈利一定是两种商业模式相结合。第一种就是收费,第二种是间接的商业模式,羊毛出在猪身上。“合并,能赚钱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企业找到间接的商业模式,合并就没有价值了。”

但在祥峰投资合伙人赵楠看来,“间接的商业模式是基于市场份额和用户基础去变现,单车还在拼市场份额,没到进一步探索的阶段。”

ofo的特殊性在于,它与投资人滴滴拥有越来越多的共同股东。除了阿里,还有金沙江创投、王刚、经纬中国、中信产业基金、DST等。这样的股东结构,既为ofo的融资战扫清阻力,也为日后的合并大戏埋下伏笔。

ofo的一位投资人得知滴滴投资的事情后,就得出结论:ofo未来有很大概率会被滴滴收购,两家公司的核心战略关系很强,滴滴未来要控制ofo顺理成章。但他忽略了ofo创始团队自主掌控局面的强烈意愿。

一位ofo投资人回忆,几乎所有股东都支持合并,只有戴威不同意。这位年轻的创业者评估,未来自己的权力存在被削弱的可能性,这是他不能接受的。

有股东因此表达不满,“他把自己的权益凌驾在所有投资人的权益之上。”

投资人不断施压,媒体在捕捉只言片语中等待关键人物发声。12月4日,戴威公开回应,让ofo创始人和投资人之间的矛盾表面化,“非常感谢资本,资本助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资本也要理解创业者的理想和决心。”

对于戴威来讲,ofo可能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创业机会。一位接近戴威的投资人称,戴威本身是一个心气很高的人。“当你赶上了这滔滔洪流,一旦放弃再想抓住这样的机会就很难了。”

作为摩拜的FA(财务顾问),华兴资本去年也做了一些撮合的动作。摩拜的投资人回忆,“中间人找到股东和创业者坐下来聊聊,一般不会拒绝。但只是聊聊,合并的充分必要条件尚不存在,谁都不会亮出底牌。”这场合并,一直未进入正式的谈判期。

ofo投资人透露,曾有人拿出一套方案:合并后,戴威和王晓峰担任CO-CEO(联席CEO),程维出任董事长。显然,联席CEO只是一个过渡。虽然ofo的投资人也告知,未来的局势更偏重ofo,但是戴威始终心存疑虑。资本方对滴滴更信任,滴滴也愿意推动合并。腾讯是摩拜和滴滴的股东,也希望合并后由滴滴掌控。

一位ofo的投资人认为,理想的状态是滴滴和ofo整合,更理想的状态是滴滴和ofo、摩拜合并。继续打仗,就是浪费资源和时间。而且,阿里也是合并的支持者。“因为阿里进入ofo比较晚,持股比例不高,希望合并后增持,获得更多股权和话语权。”接手朱啸虎的股份后,阿里在ofo持股比例在10%左右。

如前所述,摩拜方面对合并也并不主动。

“摩拜的态度是,合并永远可以谈,关键是比例问题。”摩拜的投资人回忆,去年下半年,ofo投资人提出5:5合并。这个比例摩拜不能接受。

赵楠的说法是,摩拜不想合并。合并后摩拜进入滴滴阵营,就只能做单车业务了。摩拜正在做反滴滴联盟,天花板很高。

“现在是市场经济,当摩拜有了足够大的流量之后,肯定会想做更多的事情。乔布斯做了iOS,Google依然可以做安卓。”刘二海说。

摩拜的布局早已开始。去年9月,接入首汽的网约车服务;10月,宣布与嘀嗒拼车达成合作;11月,摩拜与贵州新特电动汽车联手进军共享汽车;另有传闻称,美团打车也在计划接入摩拜。以摩拜为中心的轻联盟生态被解读为“反滴滴联盟”,试图撬动滴滴的出行霸主地位。

在摩拜投资人看来,王晓峰以前是Uber上海总经理,有过网约车经验,而且摩拜有资金,做网约车或者汽车租赁业务都很正常。摩拜的“反滴滴联盟”不是要把滴滴搞得多惨,只要抢到20%-30%的市场份额就够了。就像大象踩蚂蚁,滴滴踩不死摩拜。

对滴滴来说,现在面临着不少外患,摩拜就是其中之一。而让程维头疼的,还有ofo这个内忧。

“滴滴的人都给我离开ofo!”和付强的通话中,戴威怒了。付强当时是ofo执行总裁,之前是滴滴高级副总裁。

这样的愤怒在戴威的脸上并不多见。通话的内容,只是一件小事。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中国经济网 | 作者:中国经济网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