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生活网 | 大理本地通 | 大理影讯 | 大理公交 | 大理地图 | 大理天气 | 大理商圈 | 大理连锁品牌 | 大理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大理
切换城市
大理生活网 > 大理本地新闻 > 未来的时代,“会玩”的孩子更有竞争力?

未来的时代,“会玩”的孩子更有竞争力?

原标题:未来的时代,“会玩”的孩子更有竞争力?

编者的话:近日,一位妈妈晒出了女儿的“玩耍申请书”,这封给“我美丽的妈妈和帅气的爸爸”的信中,女孩写道“为了更好的应付期末考试,调理精气神,考出好成绩,特申请星期六下午与同学一起去学校附近玩耍。”玩耍是这个时代的稀缺资源。为什么有些曾经的“好学生”在上大学后、工作后后劲乏力?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不可替代性到底在哪儿?而其实这些,都涉及到了“会玩”这个要素。这个寒假,你会给孩子时间玩耍吗?

为了让孩子能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很多父母都着急而焦虑地给孩子做各种准备,而往往剔除了“玩”这个因素。

“越来越早地让孩子去认字和算数,意味着挤压以游戏为基础的学习,影响着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同理心的发展。”乐高基金会主席汉娜·拉斯马森说。乐高出资四百万英镑,与剑桥大学合作,研究教育中“玩”的意义。哈佛、麻省理工也参与其中。

在很多家长眼中,玩和学习是对立的概念,总觉得“玩”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其实,玩本身就有可能就是一种学习,而这种学习不单指分数,更指能力;也许不会在眼前奏效,但是有长远的影响。

“知识是可以被传授的,但是智慧是可以被唤醒的。”而“玩”就是一种最自然的唤醒方式。

心理学家大卫·爱尔坎德和彼得·格雷将游戏定义为:个体对自己的追求有选择权,他自我主导自己的学习探索,而这一切发生在源于兴趣的无压力氛围下。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曾经做过一项实验,研究对象是70个6岁小孩,计算他们花了少时间在自发活动(如游戏、自由选择阅读)和被组织和安排的活动(如上课、作业)。结果发现,自由玩耍时间越多的孩子,自主执行力也越好。

杭二中前校长叶翠微曾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有很多学校,用了准军事化的方式来管理学生,学生考试成绩是还不错,但是到了大学以后,可能晚上就是泡网吧,或者整天在电脑前面,无视自己的正常学习,这很令人痛心。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究其原因,必然会有N种归因和解释,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与他们中学时代没有接受到“好玩”的教育有关。”

美国《赫芬顿邮报》在一篇关于芬兰少儿教育的文章也聚焦了芬兰式的玩耍教育。文中写到,芬兰幼儿教育强调“快乐”,芬兰教育工作者认为,“如果学习过程不快乐,那么学习的内容也很容易被孩子忘掉。”

在哈佛大学教育专家、创新实验室负责人托尼·瓦格纳教授的奠基性作品《创新者的培养》中,他通过研究一些典型的美国年轻创新者的例子,揭示了其中的成长规律,他认为:童年时创造性的玩耍,可以演变成深度的内在兴趣,进而在青春期和成年时绽放为指引事业和生活目标的深层觉悟。

没有自发的兴趣,很难有自主的求知心。在玩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继而拥有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这是我们需要送给孩子一生的礼物。

玩隐藏着创造力的火花

诗人席勒曾经说过:“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保持和鼓励孩子好奇的天性,让他敢想敢做,今天动手的小发明可能就是明天创造新世界的起点。

教育专家、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蒋佩蓉培育了三个优秀的孩子,而她认为:“我们的三个孩子都很有创造力,而他们的创造力都是因为我们家长的‘爱玩’影响了他们,是陪伴他们玩出来的。”

在鼓励创造与玩耍的家庭长大的扎克伯格,在给小女儿的信中谈到对她童年的期待:“世界是个严肃的地方,而孩子们应该抽出更多时间接触自然并愉快地玩耍。等你长大后会变得很忙,所以我希望童年时,你能闻遍花香并搜集到所有你喜欢的树叶。我希望你能沉浸在苏斯博士的书里(注:苏斯博士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和教育家),并开启自己的故事创作之路……”

哈佛大学教育专家瓦格纳极度推崇创造力,认为这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他总结说,创新者的内在动力会经历三个阶段的演化:童年时期的创造性玩耍、青少年时期的激情和成年时的觉悟。

美国德保罗大学希拉里·G·康克林研究发现,除了对于幼儿,中学也在融入玩的元素,而且收效不错。比如为不同的气候准备急救箱、搭建模拟政府、在操场去体验“到阿富汗旅行”。在每一个这样的课堂活动中,学生都能去选择自己想学什么、有机会扮演成人的角色,可以完成物理空间或是精神上的创造,更重要的是,能享受学习的过程。

“人的个性,就像树的年轮,是一圈一圈发展下去的。婴儿的一圈,代表享受与爱;孩童的一圈,代表创造与幻想;少年的一圈,代表玩耍与嬉戏;青年的一圈,代表爱与探索;而成年人的一圈,则象征现实与责任。一个完全的人,要具备上述特征。”心理学家亚历山大·鲁宏说的这段话从全面的发展阶段关照一个人的成长。

而如今激烈竞争环境下,家长很容易过早地将“现实和责任”放在孩子的身上,而那些属于孩子的创造与玩耍之光早早就熄灭了。

会玩的孩子拥有更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也更容易融入集体,在玩的时候如果有情绪也能很快能调节恢复,心理更健康。

日本著名教育家井深大在他的书《幼儿园再学为时已晚》中,进行了一项调研,结果显示,儿童时代“玩的少”,会对孩子的情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就像那些顶尖大学的开学和毕业演讲中名校校长和优秀校友说的,你不仅是一个个人,你要想到的是社群、是周围的世界。想在大学里学得好,其所需的技能要远远超越书本知识,这应该也是很多成人的切身体会。它需要学生们去联结、去互动。而对孩子来说,这种联接就始于玩耍。

据报道,美国一家研究机构提出,孩子在10岁以前应做的32件事情——在窗台上种水芹、用硬纸板做面具、爬树、在院子里挖个洞穴、用手和脚作画、自己搞一次野餐……看着这些游戏,我们是不是很有画面感想要跃跃欲试?但是现在即使给我们时间,很多人恐怕也不知道怎么玩了。

“当我们不允许孩子玩耍,相当于扼杀了他们理解世界的权利。等他们未来上了大学,我们或许也剥夺了他们改变世界的机会。”

学习是一个需要付出刻苦努力的过程,这篇文章当然不是说让家长都让孩子去玩、尤其是沉迷电子游戏,而是能适当给孩子松绑,用玩释放其原本的力量,这对于八岁以前的孩子尤为重要。愿孩子会学习也会玩耍,能在玩中发现、在玩中创造、在玩中学会合作协调、在玩中记忆与习得——在玩中成长。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搜狐新闻 | 作者:搜狐新闻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