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生活网 | 佛山本地通 | 佛山影讯 | 佛山公交 | 佛山地图 | 佛山天气 | 佛山商圈 | 佛山连锁品牌 | 佛山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佛山
切换城市
佛山生活网 > 佛山本地新闻 > 【佛山】供电局:“人力抢修+技术创新”保供电

【佛山】供电局:“人力抢修+技术创新”保供电

佛山供电局工作人员在高温下戴着密不透风的防护用具开展带电作业工作。

“故障快报:8月5日06时34分,佛山顺德供电局大良供电所锦湖变电站715华盖线,速断动作,故障原因查找中。”8月6日中午,广东电网配电网管理平台发送的最新故障快报显示,佛山电网最新一起故障发生在8月5日清晨。

“偶尔发生的瞬时性故障,供电系统都可以自动修复,不需要出动抢修人员。”据佛山供电局工作人员介绍,7月27日到8月2日,该局共收到市民停电查询、报障共近4000宗,一线抢修人员24小时值守,及时处理停电故障。8月2日起,佛山最高气温由原来的37℃下降至33℃,故障停电数量锐减。

来自佛山供电局的数据显示,7月29日14时44分,佛山市总供负荷今年第五次创新高,达到1092.6万千瓦,比去年最高负荷1051万千瓦增长3.95%。在佛山五区中,南海以最高负荷447万千瓦排名首位,顺德以340.3万千瓦居第二,禅城、三水、高明分别以124.8万千瓦、114.8万千瓦、66.4万千瓦位居其后。

虽然电力负荷多次刷新纪录,但目前佛山供电系统运行正常,电力供应充足,未出现电源性错峰用电。

24小时值守抢修复电

据佛山供电局透露,7月30日18时至8月3日17时,佛山范围内共发生停电超400起,其中超负荷用电为主要原因。

城中村等用电较为密集的区域,成为高温天气电表重复跳闸的高发地。佛山供电局相关人士介绍,近年来部分城中村新建改建出租屋数量增多,用电容量不断超过报装容量,一到高温天气,空调等降温设备的大量使用导致区域负荷的激增。“特别是晚上用电高峰时段,过大的降温负荷会导致供电设备因过载而出现跳闸,继而出现大范围断电现象。甚至重复跳闸。”上述负责人说。

以7月28日用电情况为例,当天南海区最高用电负荷第五次创历史新高,达442.53万千瓦,大沥镇多个区域在当晚9点左右发生台变低压电房开关过负荷跳闸停电,而禅城区仅城区供电所当晚就接到报障67宗,过负荷开关跳闸影响用户数高达1640户;大沥供电所派出70人次,11台抢修车辆连夜开展故障抢修,于29日凌晨4点恢复全部客户供电;禅城城区供电所急修班共出动72车次,于29日凌晨3点处理完所有的故障,将每户平均停电时间控制在1.5小时。

据了解,为保障高温天气下的用电需求,减少用电负荷跳闸情况,佛山供电局从5月开始便开启迎峰度夏模式,积极开展线路特巡、夜巡、红外测温等工作,为线路设备“把脉”,及时排查处理安全隐患,并配足抢修器材、车辆及安全工具,安排抢修值班队伍24小时待命,及时处理用电问题,确保供电设备正常运转。

为做好保供电工作,特别是应对夏季的用电高峰,减少用户停电时间,佛山供电局下属各供电所也各出高招。“今年以来,城区供电所扩大抢修服务网络,在辖区内新增石湾、祖庙、张槎三个抢修驻点,并24小时值守,更快地抵达故障区域帮助市民抢修复电。”禅城供电局城区供电所副所长陈铭乐介绍。大沥供电所则采取了应急措施,于7月29日成立临时工作小组,对此前停电区域的供电设施,组织人员完成更换变压器、开关以及分接负荷等改善。

在陈铭乐看来,抢修的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超负荷导致的跳闸断电问题。增加配电房、变压器的布点,增强重复断电区域电网的供电能力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实际上,为保障佛山市区电力供应,主动适应经济增长带来的电力负荷攀升,近年来佛山供电局持续加强了电力负荷预测和监控,针对佛山市电网薄弱环节,提前向上级争取加大电网建设投资力度。

“今年佛山市电网建设计划投资33.76亿元,较去年增加2.66亿元,投资建设重点进一步倾斜到供用电问题突出的南海区和顺德区,其中南海区投资8.15亿元,占全市的24%,在顺德区投资11.99亿元,占全市的36%。”佛山供电局相关人士表示,该局同时成立了工程建设攻坚团队,加快推动投资落地。

持续创新技术增强保供电“软实力”

在刚刚过去的这场夏季用电保障硬仗中,佛山供电人发挥了吃苦耐劳、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精神,使辖区内的故障停电得到有效控制;除了人力的投入外,近年来佛山供电局所开展的的技术创新工作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配网调度APP软件“移动网络发令”便是其中之一。据了解,该系统将复杂的防控、策略置于后台,通过加入业务逻辑校核策略,具备防止恶意登录、防止恶意攻击、防止非法受令、防止误发指令、防止误操指令“五防”安全特点,确保发令的安全可靠,有效地提高了配网调度操作指令的执行效率。

“移动网络发令”APP在每年供电局因施工建设产生的“计划停电”中的作用尤为明显。“与传统调度人工下令模式比较,移动网络发令每单平均减少耗时10分钟。这就多为客户供电10分钟,以一年2万次计算,用户就多了总计3333小时的生产、生活用电时间。”佛山供电局配网调度技能专家吴树鸿介绍,移动网络发令具有重应用、易推广等特点,应快速普及。

在电力基础设施上下工夫,通过技术创新减少因自然条件造成的跳闸停电,成为佛山供电局保供电的另一个重要措施。2015年7月,由佛山供电局试验研究所历时一年多研发的空气避雷器,在佛山的6条10千伏配电线路投入使用,两年来,使用该避雷器的杆塔都实现了零跳闸。空气避雷器的使用,带来了以超低成本实现超高性能,为配网供电稳定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据了解,与传统避雷器相比,空气避雷器具有通流容量更大,灭弧能力更强,灭弧速度更快,环境适应性更强,故障率更低,运维工作量更少,使用寿命更长等优势。2015年至今,空气避雷器项目团队在广东的佛山等4个地区选择了10多条配电线路的易击杆塔,应用了1100多支空气避雷器。“在试点应用的两年里,空气避雷器运行有效、状况良好。可以说,使用空气避雷器的杆塔都实现了‘零跳闸’。”空气避雷器项目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佛山市社会用电负荷日益增长,加上佛山地处雷雨多发地区,给保供电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阻力,“接下来,我们将依托互联网技术和自身的研发平台,持续进行技术开发并应用到一线,以满足社会的用电需求。”佛山供电局相关人士表示。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南方网 | 作者:南方网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