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生活网 | 抚州本地通 | 抚州影讯 | 抚州公交 | 抚州地图 | 抚州天气 | 抚州商圈 | 抚州连锁品牌 | 抚州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抚州
切换城市
抚州生活网 > 抚州本地新闻 > 留住乡愁 百名专家金溪古镇村考察侧记

留住乡愁 百名专家金溪古镇村考察侧记

琉璃乡东源村曾氏家族总祠

10月25日,参加2015中国传统民居学术研讨会的100多名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来到我市金溪县浒湾镇、琉璃乡东源曾家村等古镇村实地考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金溪珍贵传统民居,让专家学者们流连忘返。

2015中国传统民居学术研讨会10月24日至25日在南昌市举行,由南昌大学与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分学会民居专业学术委员会、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传统民居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民居委)联合主办,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承办。民居委成立于1988年,是国内建筑界历史最悠久、学术活动最频繁、影响最广泛的学术团体之一。自成立以来,先后在广州、昆明、桂林、景德镇、武夷山、武汉、台北、赣州等地与有关单位联合主办了共30次中国传统民居学术研讨会;组织编写《中国民居丛书》,目前已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5卷;组织编写《中国古建筑丛书》,将从今年起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陆续出版,在全国建筑界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和学术影响。

金溪县是江西省保存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较多的县,拥有大量珍贵的传统民居资源,早已受到民居研究专家的注意,因而参加2015中国传统民居学术研讨会的100多名专家学者选择到金溪县进行为期一天的现场考察。考察浒湾镇、琉璃乡东源曾家村等地的民居现状及保护状况,参与考察的人员包括建设部村镇司、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等单位及国内高校、香港、台湾的有关专家学者。

金溪浒湾镇在明清时期曾是全国四大印书中心之一,至今仍有保存较好的明清古街巷9条、古民居聚落群11处、古建筑901栋(其中古雕版印书作坊占一半以上),极具旅游开发及科考价值。浒湾镇最著名的是前后两条书铺街,书香一脉,古韵悠悠,是专家学者常来观赏之地。

10月25日上午10点30分左右,从南昌载着专家学者的三辆大巴,缓缓停在浒湾镇316国道旁,下车后,一座造型现代的石桥和一座高大的牌坊冲进专家们的视线,走过牌坊,仿古走廊,观音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曲径通幽的街巷,高高的石砖房、干净整洁的石板路,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新自然,远离都市的繁华和喧嚣。

石板上深深的车辙痕记录了当年的繁荣和人生风雨。或许是出于职业习惯,绝大多数的专家学者人手一部相机。每到一处,他们都用镜头记录下古镇老宅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和民俗文化,而那些古典建筑,似乎要向他们诉说当年誉满全国的雕版印刷重地是何等繁华和热闹。

建筑反映了历史的发展和变迁,民国时期经过改良后的中式天井、中西结合的民居、文革时期的语录标语、还有现代建筑,同在一条街上,让人很是感慨。面对时间的流逝,镇里也有不少古老的建筑经过风吹日晒后渐渐老化和倒塌,专家学者们备感可惜。曾经的书铺现在还住着人家,家家户户都敞开着大门,迎接所有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专家学者们可随意进出他们的家,在他们的房间内穿梭、观看,还和他们话家长谈里短。根本不用考虑怎么跟他们打招呼,不用担心如何跟他们交流。许多专家用镜头对着他们拍照,他们也毫不吝啬纯真的笑容。

书香一脉,古韵悠悠,穿梭于古朴的书铺街,专家学者们亲身感受这里的文化古韵和淳朴民风。

下午,专家学者们驱车来到琉璃乡东源曾家村实地考察,亲身探秘有着700多年历史东源村的历史建筑艺术和民俗的深刻内涵。古村现存各类明清传统建筑74栋,其聚落形态清晰完整,是一个明清建筑群保存完好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走进村里,高墙大屋随处可见,在条条主巷道里,两边全是高耸的明清建筑,十分壮观。专家学者们首先来到东源村曾氏家族的总祠。该祠坐北朝南,为四堂直进的宫殿式建筑,第二堂中间有两排8根木柱。下堂天井中有两棵相拥生长、枝繁叶茂的300年桂花树,高出屋脊数米,远远望去,犹如一把绿色大伞立于祠堂之中。

置身于曾家古村有着精湛工艺水平的几百年古老建筑中,来自各高校的教授们将课堂搬到了现场,给随行建筑学院学建筑的研究生们形象地讲述明清古建筑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和民俗文化内涵,研究生们也抓住这难得的学习机会,边看边问,受益匪浅。

据介绍,金溪县有6个中国传统村落、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6个江西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拥有格局保存完整、风貌保存较好、地方特色鲜明的传统村落45个。这些村落保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古民居、祠堂、书院、庙宇、牌坊、水井、戏台、古道、古桥梁等,建筑技艺精湛,装饰细腻,“三雕”精美绝伦,散落在全县各乡镇具有保护价值的明清古建筑912处11633栋,在江西十大文化古县评选中,金溪县排名第一。

金溪古村落与古建筑群价值高、数量多、分布集中、格局多样、“三雕”精美,具有特征鲜明、传统厚重的明显特点,在中国同类历史遗产中的价值与地位可等同于徽州古村落群、福建土楼群、江南水乡、黔东南苗寨,是明清江右文化最完整典型的物质载体。

考察完后,专家学者们对金溪的古镇村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77岁的首批中国民居建筑大师朱良文是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他长期从事建筑学教育工作,是云南建筑教育的先驱和开拓者之一,他长期致力于地方性、民族性建筑,特别是云南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研究,上世纪80年代曾上书保护丽江,制止了对丽江古城核心部位的破坏,对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发展作出过较大的贡献。朱良文看了浒湾古镇后,他表示,古镇有文化内涵,明清时期曾是全国图书集散中心。镇里老建筑、街巷空间不错,虽然破旧,但还是比较好的,可以看出当地政府对书铺街的历史文化保护非常重视。“古镇要搞旅游景区可以,但首先要进行全面的规划,把应保护的对象明确下来,引进企业不能首先定位旅游为目的,可以先选择修复几栋古建筑,带动人气,待慕名而来的人多了,自然就会收到经济效益。另外,老百姓自我认识要加强,不能再破坏了”。

中国民居建筑大师、原新疆建设厅厅长陈震东,196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是同济大学第一届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他认为,古镇保护与利用要先做整体规划,明确保护对象,修旧如旧,不要花了钱实际上却很煞风景。其实,古镇村小巷拐弯出不规则的边边、角角才是最出彩的空间组织。

中国民居建筑大师、原福建省建筑设计院院长、福建省建筑设计大师黄汉民教授对古镇村的破坏感到非常痛心。他说,保护是第一位的,要深入调查先做个保护规划,明确保护对象,规划要有权威性,不能束之高阁,政府有责任要引导真正维修一两栋古建筑,他建议现在要赶快控制西洋式房子,修缮设计人员要专业,不能瞎搞。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大威是南昌人,他认为古镇村保护与利用,要在政府、专家、公众(镇村里居民)和企业四者结合的基础上,来定位一个中长远的方案,找到一个最好的突破目标,科学谋划、多元投入,加快对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

香港建筑师学会文物及保育委员会主席、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梁以华先生曾在英国生活了10年,他说古镇村里的古建筑得到了国家法律的严格保护,历史风貌建筑也可发挥其他用途,首先要看其改造是否合理,要找到一个既能保护古建筑又能让继续住在里面的老百姓生活得到改善的切入点,他个人认为,住在古建筑里的住户不用搬到别处,但要提高保护意识。

据介绍,我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散布在各地的古村落,是反映临川文化的一种载体。全市现有10栋古建筑(建造历史超过100年)以上的古村落有近200余处,它们被称之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其中,有乐安流坑村、金溪竹桥村、广昌驿前镇、金溪东源曾家村、金溪浒湾书铺街等5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有驿前镇驿前村、湖坪乡湖坪村、牛田镇流坑村、双塘镇竹桥村、天井源乡尧坊村等14处中国传统村落。这些村落以其建筑规模、建筑艺术向世人折射出抚州古代传统文化深厚内涵,成为我们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市的传统村落从其内涵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耕读传家村落,如乐安流坑、水南、湖坪,东乡浯溪、上池等;一类是以商业、手工业繁荣而聚集的村镇,如以经营夏布闻名的宜黄棠阴镇,以中药炮制经销兴盛的南城上唐镇,以雕版印刷发达的金溪浒湾镇和竹桥村,以商业流通而繁荣的广昌驿前镇等。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我市坚持“规划在先、堵疏结合、彰显文化、综合开发”的原则,加强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古村落保护网,市有委员会、县(区)有文博所、乡镇有文保站、村有文保员,四级古村落保护网初步形成。

近年来,我市多方筹措资金,对古村落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抢救性保护。首先加大了财政投入,共投入文物维修专项资金1.1亿元,对乐安流坑古建筑、竹桥古村仲和公祠、乐安龙图学士牌坊、东乡王氏宗祠等一批古村落进行了重点维修。同时,加强古村落中的革命文物的保护;其次,广纳民间资金。在财政拨款的基础上,通过镇乡补助、企业捐助、群众筹集等方法,多方筹集资金,对古民居、宗祠等古建筑进行有效修缮。再者是探索引进外资。在不改变村貌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古村落休闲、度假、健身等功能开发。

古村落保护必须走保护与利用并重、互动的道路。要进一步科学整治,合理开发。加强古村落环境整治力度,努力提高项目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古村落的保护利用提供良好基础;加强古村落房屋改扩建的管理,注重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做到与传统历史风貌的协调;充分利用古村落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布局、适度开发的思路,从传统民俗风情、传统工艺、地方戏、特色佳肴等入手,适度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将村民的利益与古村落的保护开发联系起来,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形成古村落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

?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新华网江西频道 | 作者:新华网江西频道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