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生活网 | 哈尔滨本地通 | 哈尔滨影讯 | 哈尔滨公交 | 哈尔滨地图 | 哈尔滨天气 | 哈尔滨商圈 | 哈尔滨连锁品牌 | 哈尔滨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哈尔滨
切换城市
哈尔滨生活网 > 哈尔滨本地新闻 > 首届【哈尔滨】音乐赛接受严寒考验

首届【哈尔滨】音乐赛接受严寒考验

首届哈尔滨音乐赛接受严寒考验

第一个登场的是小提琴组冠军选手,来自美国的周颖演奏的西贝柳斯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其演奏技艺娴熟、情感饱满,整首曲目高潮迭起,韵味十足。

声乐组第三名获奖选手,来自白俄罗斯的男低音歌唱家亚历山大·罗斯拉维次献唱了选自歌剧《厄尔南尼》的威尔第的唐·席尔瓦的咏叹调,他浑厚而低沉的嗓音配合动情而专注的演唱,令人不得不沉醉在这美妙的歌声之中。

叶小纲的《采桑子》由声乐组第二名获奖选手,女高音歌唱家斯维特拉娜·莫斯卡连科演唱,这位来自俄罗斯的姑娘对这首浓郁的中国风作品的情感把握恰到好处,精彩的演绎散发着一番别致的异国韵味。

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是由钢琴组冠军选手,来自中国的潘林子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年仅23岁的她演奏起来却是十足的大将风范。

上周五晚,由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哈尔滨音乐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哈尔滨音乐比赛颁奖典礼暨闭幕式音乐会在哈尔滨大剧院举行。钢琴、小提琴两位金奖获得者,声乐第二名、第三名(金奖空缺)共四位获奖者登台,在胡咏言执棒的深圳交响乐团的合作下精彩献艺,赢得全场观众阵阵掌声。至此,筹备一年为期15天的哈尔滨音乐比赛正式落下帷幕。闭幕式上,本届大赛组委会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纲深情致辞,对获奖选手表达了衷心的祝贺,对为此次比赛成功举办付出巨大人力物力的黑龙江省政府、哈尔滨市政府、哈尔滨音乐学院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对未来哈尔滨音乐比赛的继续举办表达了真切的祝福和强烈的期待,随后嘉宾们为获奖选手颁发了奖状、奖杯。

叶小纲:自己的比赛要有自己的大作品撑场才对

北京晨报:比赛结束了,您对结果是否满意?

叶小纲:从报名的选手看,由于宣传得比较晚,不能说人很多,但水平还是有的。到目前,阶段性的成功算是做到了。我们的比赛在哈尔滨这个“音乐之城”,对于提升老百姓的素质以及文化惠民这些方面,该达到的都达到了。我们从艺术上看,应该说水平还是很高的,因为评委的水平实在是很高的,而且比赛的评委来自四面八方,尽管最后出现的俄罗斯的比例还是高一些,但也正好符合哈尔滨这座与俄罗斯交往历史悠久的城市的特点。

北京晨报:您点评一下今晚登台演出的四位获奖者吧。

叶小纲:今天,声乐一等奖空缺,小提琴、钢琴满奖,我觉得还是实至名归的。你不能说他们已经是超级明星了,声乐没有一等奖也说得过去,有一等奖反而会觉得不正常了。评委会的水准还是蛮高的,也很公平。从比赛的角度来讲,我们的目的也达到了;从中国音协的角度来讲,在音乐界也可以引起警示,音乐界是多中心的,谁也没有自称老大的权力。比如,这次的钢琴金奖潘林子,果然又是但昭义的学生,果然又是柯蒂斯音乐学院格拉夫曼的学生,这说明我们的教育还是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尤其是老牌儿音乐学院北京、上海全没有获奖。所以,中国音乐教育有待于系统的反思、整合、整改,我们的教育需要整改。比赛是一面镜子,说明了很多问题,说明我们的教育还是有欠缺的地方。

北京晨报:对于比赛中设置的中国曲目您是如何考量的?

叶小纲:我们现在确实是缺中国的大曲子。小提琴、钢琴的小曲儿有的是,这次的《纳木错》评委都喜欢,很多人弹得很好。声乐有《黄河颂》《黄河怨》,只不过那些人没有进决赛。恰恰这位女高音斯维特拉娜·莫斯卡连科唱了我的《采桑子》而进了决赛。我觉得我们最大的遗憾就是我们没有像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钢琴协奏曲这样有分量的中国协奏曲,说实话,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为什么人家柴可夫斯基大赛一弹——“老柴”!我们钢琴比赛一弹——还是“老柴”,这是不对的。我想通过这个契机建立起一套中国音乐大赛的中国曲目库,但你也知道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就尽力去做吧。如果有更多的钱,我们委约五个作品,总有一个能用的吧。我已经提出来了这个计划,我们现在只有三个项目,还在考虑今后追加一个项目,是大提琴、铜管还是木管,或者作曲呢?

北京晨报:这次赛期哈尔滨最低零下37℃,据说评委和选手都是大面积感冒,下一届会有调整吗?

叶小纲:下一届,明年我们打算在9月初比赛,那时候学生都回来了,关心的人也就多了,全国来观摩的也会多很多。现在这个季节,大家一听说零下37℃,还是放弃了吧。这个季节尤其不适合声乐比赛。

黄英:中国有好的声乐教师却没有真正的声乐教练

北京晨报:这次比赛的规格高尤其是评委团堪称“奢华”,你觉得他们的影响力达到了吗?

黄英:这次比赛的规格很高,声乐方面应该是中国自己办的第一个国际声乐比赛吧,关键更重要的是大家一看,评委的这个整体的阵容太高大上了,看了评委名单只能感叹“太奢侈了!”我觉得我能够参加到这个行列也很荣幸!第二,我也了解到,一些选手,尤其是在国外学习的中国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走到最后,有几个我就觉得挺可惜的。因为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等种种原因,还有一些中国的比较知名的年轻演员、或者有潜力的选手退赛了。这次声乐第一名是空缺,是因为票数,一个人获得头奖要超过五票,这位女高音才四票。但她的水平其实挺高的,她是“老柴”比赛的第二名。中国选手最后进入决赛有两位,可是,没有走到最后还是有道理的,这两个选手在比赛中四种语言的修养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没有得奖的任森,他的艺术歌曲理解和深度相当不错,而且他没有出过国的。

北京晨报:中国选手与外国选手的差距在什么地方?

黄英:中国有很好的声乐老师,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声乐教练。应该是学生跟着一个固定的声乐老师,但有不同的声乐教练,这些教练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音乐风格很好的掌握之后,才能够帮助教导不同的声乐演员。还有,选手在舞台上体现合作的关系不明显,默契不够,把钢琴伴奏简单地当做伴奏了,学生的训练都是自顾自地唱,艺术指导是配合你们的,一定要在舞台上就像一对情人,很好的合作者,默契的合作者。我们学校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声乐教练,应该有驻校的而不仅仅是临时外请。我们现在声乐老师又当爹又当妈,不合理的,我们只是声乐老师,我们不是百科全书,这样是不行的。基础打不好,房子一定会倒的。另外,我们的选手与外国选手,哪怕是近邻韩国的选手相比,审美都差距很大,登台的穿着审美、台风都很重要,我认为穿的审美跟唱的审美基本是一致的,不是有把子嗓门儿就行了的。

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李澄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央视网 | 作者:央视网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