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生活网 | 河池本地通 | 河池影讯 | 河池公交 | 河池地图 | 河池天气 | 河池商圈 | 河池连锁品牌 | 河池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河池
切换城市
河池生活网 > 河池本地新闻 > 广西【河池】:找准发展路子 留住青山绿水

广西【河池】:找准发展路子 留住青山绿水

花海酒香皆商机千年矿业有新貌

广西河池:找准发展路子留住青山绿水

位于广西西北边陲的河池市,素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刘三姐故乡的美誉。喀斯特地貌壮美瑰丽,山水景观千姿百态,既是广西旅游资源富集区,也是广西扶贫攻坚主战场。如何在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同时,守住生态红线,留住绿水青山,成为河池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道必答题。

旅游扶贫,引入脱贫致富的“活水”

“国庆期间,我们一天差不多有30来桌的客人,接待300人左右,人均消费约五六十元。我们一家9口人,每天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11点。”宜州市祥贝乡古文村竹丰林农家饭馆的老板覃永机乐呵呵地对记者算了一笔账。近年,古文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南宁打工的覃永机看到了商机,返乡创业,开起了农家饭馆,生意红红火火。

覃永机所在的古文村,位于刘三姐故里下枧河畔,毗邻宜州市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82亩,共有161户52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133人,贫困发生率达25.3%,是广西“十三五”整村推进贫困村。2015年4月,由河池市委宣传部结对帮扶,2017年要全面脱贫摘帽。

但是,古文村是典型的大石山区,基础设施落后,贫困面大、程度深,产业单一,发展难度大。

困局如何破解?河池市委宣传部多次实地调研,认为古文村山清水秀、鲜花盛开、竹林丰茂,拥有很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可以发挥资源优势,让古文村的景观锦上添花,开发花田艺术观光旅游业,以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精准脱贫方向,并积极协调,筹措资金800多万,投入到古文村的基础设施等项目。

2016年初,“古文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49户贫困户统一入股。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方式,发展“花海”景观业。

金秋十月,格桑花、百日菊、千日紫,在古文村的山水间尽情绽放。古文村的“花海”景观业已现雏形。合作社股东吴玉华一边和记者走在花田小径,一边说:“今年‘国庆’黄金周,古文村开门迎客,举办花海观光、稻草人艺术、农家游等活动,接待游客共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1.8万元,其中,餐饮业和农副食品销售总收入43万元。”

沿着花海,走进古文村村落,一块黄底黑字的“党旗领航?电商扶贫 古文村农家饭(票)服务点”指示牌伫立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异常醒目。指示牌上写着联系人覃昌忠的联系电话。这是河池市第一家“党旗领航?电商扶贫”贫困村农家饭(票)服务点,由党员覃昌忠经营。今年国庆期间,该服务点共接到农家饭票48单,其中网上订单10单,同时销售土鸡、土鸭等农副土特产,营业额约3万元。覃昌忠尝到了触“网”的甜头。

古文村第一书记韦路华介绍,农家饭(票)通过网络平台推出菜单,游客在线上支付购买,线下凭电子“饭票”到古文村就餐、观光。通过向贫困户采购果蔬、禽畜、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服务岗位等方式,农家饭(票)服务点带动了2个村民小组、7户贫困户、17名群众走向脱贫致富。基层党建与合作社经济、脱贫攻坚的深度融合,放大了党组织和党员带民致富的效应。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6年,古文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河池市唯一入选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全国“合作社+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一个开满鲜花的村庄,正以花为媒,吸引着八方来客。

5年来,河池市通过旅游扶贫带动减贫7.55万人。目前,河池市国内外游客年接待量超过180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超过182亿元。

循环经济,推动采矿业转型升级

河池素有“有色金属之乡”的美称,其辖区内的南丹县,早在宋朝时就因出产朱砂(又称丹砂)向朝廷进贡而闻名。但是走进现在的南丹,群山环绕,城区清洁,千年采矿县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灰头土脸”。这得益于河池市铁腕整治涉重金属行业,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战略。

南丹县内的广西河池南方有色集团(以下简称“南方有色”),矿区披绿、亭台楼阁,花园式的职工生活区与厂区紧紧相接。很难想象脚下的土地原是荒山废墟和尾矿库。集团投资3.5亿元,对山坡进行绿化植树、土质改良,累计绿化面积1200多亩,植树50多万株。

在南方有色的重金属污水处理车间,工业污水经过微滤、纳滤、反渗透等一道道处理工序,颜色由深变浅,由浑浊变清澈,污水净化的前后对比肉眼可见。

2010年,南方有色投入4913.7万元,建设废水处理能力为5000吨/天的污水处理站。2013年再投入1200万元,从国外引进污水处理技术,建设工业污水深度处理膜过滤系统,工业污水通过这个系统的深度处理后,可返回生产系统使用,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目前,南方有色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8.5%。

与此同时,南方有色正在实施全国首创的锑银多金属综合回收循环经济及环境治理产业升级改造工程,淘汰落后产能。这个项目预计2017年正式投产。正式投产后,锌的产能将达到全国第一,年新增销售收入将达到40亿元,为地方新增就业岗位820人。

“环保就是企业的生命线,环保就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十二五’以来,我们共投入约4.5亿元,进行环境治理和改进,加大对铅锌冶炼过程中废渣、废水、废气的处理力度,不仅达到了环保治理要求,同时综合回收“三废”中的有价资源,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谈起这几年南方有色的环保投入情况,南方有色集团党委书记文洪明如数家珍。

2012年,是河池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模式转变的一个关键点。当年,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发生后,河池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勇气和决心,对全市90多家有色金属企业进行关停处理,淘汰粗放发展模式,开展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战。2015年,全市有色金属规模以上企业只保留26家,重新打造了一批以华锡集团、南方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在业内有影响力的有色金属企业。2016年,河池市继续采取强有力措施,由公安局增设环境保护警察大队,参与环保部门集中专项整治行动。

掐断污染,不会掐掉发展。在有色金属行业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守住生态红线,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南方有色连续多年纳税超亿元,成为广西最大的铅锌锑综合冶炼企业,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近年来,南方有色边生产、边改造、边投入,其总体环境治理水平,在今年7月中央环保督察组的督察行动中得到了肯定。

工业旅游,助力产业融合发展

在河池的大工业版图中,除了有色金属产业,近年来依托生态和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工业旅游,正成为助力工业兴盛、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在一个自然天成的溶洞里藏了这么多酒,太壮观了。”游客陈丽说道。原来,陈丽走进的是“洞天酒海”。

“洞天酒海”位于南丹县莲花山腹地。一个巨大的喀斯特溶洞内,泉水潺潺,成千上万酒缸林立,仿佛列队接受检阅的士兵,一眼望不到尽头。李白、竹林七贤等中国历代与酒文化渊源深厚者,塑像和趣闻描述相映成趣。不少陶质酒缸上结满青苔,因为洞内常年温度为16至17摄氏度,最适宜酒类储存。13.3万平方米的山洞内,藏着国内外名酒5万吨,规模世界第一。游客一边闻着扑面而来的酒香,一边听着酒曲加工、基建酿酒、原酒储藏、产品勾兑的讲解,了解中国乃至世界酒文化的悠长历史。

丹泉酒业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南丹县酒厂,2003年改制为有限公司。当时,丹泉酒的知名度还不够,为了推广品牌,企业经常邀请消费者到基地参观,让他们亲身体验此地的气候环境、企业规模、酿酒水源和工艺,效果非常好。于是,逐渐形成了开发酒文化工业旅游的思路。丹泉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莫伟明介绍,2014年,丹泉酒业在南丹县八圩乡贫困村启动万亩红高粱基地建设,计划建成集酿酒原料生产、科技示范、科普教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基地。下一步,丹泉酒文化广场、酒文化博物馆、工艺体验馆、丹泉五星级休闲度假酒店等旅游配套项目将陆续开发建成。

厂区就是景区、企业就是景点、产品就是文化。“洞天酒海”,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自2015年9月正式开放以来,“洞天酒海”以其独特的酒文化主题,吸引游客30多万人次,带动相关营收4000多万元。其中,2016年国庆期间,共接待游客5.86万人,直接营业收入738万元。2015年,从业人员月均工资2500元,年人均收入达3万多元,辐射带动400多户贫困家庭1400多人脱贫。

依托酒企资源优势,丹泉酒业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带动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路子。“洞天酒海”景区的开发,也成为南丹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战略的生动注脚。

市长唐云舒介绍,2015年,河池市工业旅游接待人数30万人次,实现工业旅游收入2000多万元。一个充满生机的工业旅游业正在兴起。

“今后,我们一定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稳进突围、提质发展的工作思路,全力建设‘生态长寿地?三姐文化城’、精准脱贫示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确保到2020年如期脱贫摘帽,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河池市委书记何辛幸信心满怀。(完)

(责编:陈露露、庞冠华)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人民网广西视窗 | 作者:人民网广西视窗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