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生活网 | 河源本地通 | 河源影讯 | 河源公交 | 河源地图 | 河源天气 | 河源商圈 | 河源连锁品牌 | 河源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河源
切换城市
河源生活网 > 河源本地新闻 > 广东【河源】:挖掘历史 融入文化

广东【河源】:挖掘历史 融入文化

义合镇客家风情装饰的建筑 胡玉萍 摄

 
 
左图为义合镇颇具特色的“24节气小径” 胡玉萍 摄 
千年流转的历史让今日的古镇古村清韵依旧,历史背后,如何将璀璨特色的文化予以保留和再现,则是打造名村、名镇的关键所在。

 

9月,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农业厅、财政厅等单位在全省开展了一次名镇名村示范村规划建设督导检查,分派10个督查组,检查范围覆盖了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本报记者跟随督查组赴河源市,感触颇深。

在名村名镇的打造过程中,如何挖掘自身历史资源、保留历史文脉、结合自然禀赋、融入现代规划,是各村镇思考得最多的问题。他们普遍认为,一旦把这个关系处理好,村镇的建设便有了蓝图。

“秦朝古镇”、“汉唐名城”是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的标签,龙川这座千年古邑是秦朝在岭南最早设置的四大古县之一,比广州的建制还早14天。

追溯千年,佗城镇既是南越王赵佗的兴旺发迹之地,又是秦代中原文化南下与百越文化交流的结合地,而且也是千百年来东江中上游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重镇,同时又是五代南汉至明初循州治所。

正是有着如此丰厚的历史,佗城在建设的过程中开始思考如何在古老的土地上谋求现代GDP。

学宫、考棚的保留成为广东的一枝独秀,而数十件明清姓氏宗祠的集资修建、传统商业街的打造让尘封的历史逐渐拂去灰尘,重现现代人眼前。

“走在佗城的街上,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历史感。”省住建厅村镇建设处副处长罗锦荣是此次检查四组的组长,在对佗城镇的督导检查中,他给予了较高的肯定,“可隐约见到千年历史的沿革,能感受到昔日的繁华气息犹存。”

千年的历史如同一块岁月积淀的璞玉,只有被现代人重视并加以利用才可以打磨出其最耀眼的光芒,佗城镇如是,义合镇亦如是。

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将眼光投向了苏家围村,苏家围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后裔居住地,由18座府第式的明清客家民居组成,其中最古老的房子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东江与久社河交汇于苏家围旁,营造了苏家围宁静、悠然的意境,古榕、老屋、江风、竹韵、牧歌和野趣,造就了一个南中国的画里乡村。

在打造名村名镇过程中,每个村镇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不可能千篇一律地追求历史古城。“应该由环境决定个性”,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张庆军强调。

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张庆军表示:“在村镇的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应当先仔细琢磨其先天条件,根据环境决定个性。如果山水较好,应发扬自然特色,如有一定历史文脉,则应保留其发展脉络,在其基础上进行进一步规划。”

龙川县鹤市镇古时因水边多高树,常栖鹤而得名,先天自然条件较好,随着历史变迁,鹤市镇呈椭圆形辐射状发展,“但这和传统脉络不同,沿韩江旁的两条大路和江的走向并不十分吻合,造成镇形太散,比较难塑造回传统框架。”张庆军表示,“在具备较好的自然禀赋的前提下,鹤市镇应当保持在路网框架不动的情况下,在建设中尽量嵌入山水,让镇的规划设计更多地结合自然,保留好农田和绿地的空间肌理。”

在名村名镇的打造过程中,东源县顺天镇牛潭村、灯塔镇结游草村、新港镇双田畲族村都根据自身优势,把目标定为“自然生态名村”。这三个村都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风景秀美、环境良好,能较好地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文化可以说是建设名镇名村的首要条件。在特色的历史之上,走什么样的路、塑造什么样形象、打造什么样的品牌,与该镇村的文化内涵有莫大关系。

据记者了解,根据《东源县2011-2015年创建名镇名村示范村总体发展规划的通知》,新港镇、义合镇将分别打造成为“客家风情名镇”、“历史文化客家名镇”,努力挖掘、整合和提升自身历史资源,展示当代人文历史、反映地方特色、传统风貌和民族风情。结合客家历史遗迹,义合镇在建设中注入文化元素,将客家风情和历史文脉作为其打造名镇的“杀手锏”。义合镇党委书记陈桂辉表示:“要通过打造客家名镇,营造出义合镇客家文化与东陂文化、乡村文化、红色文化的交融,展现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龙川县佗城镇倚靠千年历史,在此次名镇名村的创建过程中,着力以历史文化为主要品牌,将打造“历史文化名镇”。

为将历史文化和现代理念更好地融合,佗城在城镇整治和升级改造过程中以“修旧如旧”为原则,重砌了佗城仿古门楼牌坊,安装了仿古铜质街灯,原址重建和修复了宋代古城墙,此外,还对沿街商铺进行立面整饰,统一使用仿古招牌和幡旗。

坐在历史的肩膀上,将文化元素逐渐融入设计和建设中,既为镇、村的下一步发展增添了纯净的动力,也让广东省的镇、村整体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要用规划引领城市化的发展,这句话在村镇建设方面同样适用。”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科长刘王生在检查中,跟记者谈到规划建设名村名镇的思路。

在村镇的格局设计方面,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并具有长远的定局意义。记者了解到,东源县仙塘镇交通发达,连接京九和广梅汕铁路、粤赣高速公路等,东江河也自南向北贯穿全境。便捷的交通给仙塘镇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发展,也有随之而来的发展规划问题。

“京九铁路和205国道将该镇的北边一分为二,这种复合型的交通走廊带来的不仅是地理上的分隔,还可能因此形成复杂规划关系,并可能存在问题和矛盾。”张庆军认真地分析道。

此外,因为东江河南北贯穿,跨江发展的仙塘镇容易形成“缝合城市”,“一定要注意做好交通的联通工作,并使区域功能呼应、高效运转,这样才可以让该镇实现可持续发展。”

(编辑:孙燕

[字号: ]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中国民族宗教网 | 作者:中国民族宗教网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