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生活网 | 黄山本地通 | 黄山影讯 | 黄山公交 | 黄山地图 | 黄山天气 | 黄山商圈 | 黄山连锁品牌 | 黄山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黄山
切换城市
黄山生活网 > 黄山本地新闻 > 安徽:传统技艺展露“当代面孔”

安徽:传统技艺展露“当代面孔”

安徽省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非遗传承让传统文化渐入当代视野之时,很多非遗技艺本身也在探索与现代设计乃至现代工业相应相合,两者融合的契机、基础和途径值得思考。



黟县传统舞蹈《雉山凤舞》。 晋文婧吴文兵文/图

安徽省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非遗传承让传统文化渐入当代视野之时,很多非遗技艺本身也在探索与现代设计乃至现代工业相应相合,两者融合的契机、基础和途径值得思考。

机缘:发现生活的美与智慧

不久前,在第11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安徽主场活动现场黟县西递村,徽州竹雕传承人朱伟并未带来多么贵重的竹雕制品,一秉小小的竹雕书签却别有洞天。竹雕小书签上方刻有扇形窗纹,扇形窗是徽州古民居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窗形,寓意抬头见扇(善)。朱伟指着一旁读道:“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西递人家木门上朗朗上口的对联,正好解读了这件小工艺品的意义。除了刻有扇形窗纹,小书签上还有更多款式,“冰纹窗”意指十年寒窗苦,“大叶窗”谐音指完成大业、落叶归根。将徽州地区随处可见的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其中,可谓精致。

追求精致的生活,似乎正是现代工艺设计与非遗元素携手的契机。国家级竹雕技艺传承人洪建华认为:“这些精致元素本来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传统工艺中蕴含了人类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生活美学和生活智慧,我们只是发现美学,重拾智慧。 ”安徽省文物局局长何长风认为,诸多三雕类非遗项目本身的技艺、审美取向等都具有较好的社会接受度,它们与现代设计制造业相结合,可以在更广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市场上既有认可度,也有需求度。由此不难发现,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机缘,是大众愿意接受美的、实用的、买得起的创意。

从2010年注册品牌之后,作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朱伟和弟弟已经将自家产品系列化,并将产品卖到了天猫商城和微信商城。线上的开发并未影响其在线下扩张的自信,2015年,他们一口气在南京夫子庙、杭州河坊等地开设了6个店铺,并计划今年7月在苏州平江区再开设一家店铺。走过很多徽商曾经驻足的地方,朱伟说自己是带着新的竹雕文化“重走徽商路”。这种自信,源于一种清晰的自我定位,即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必须要从日常生活出发。

以竹雕和木雕为例,目前,广泛应用徽雕技艺的生活产品主要为茶器、香器、花器、文房用具、家具等。在朱伟看来,这些器具只是非遗与现代生活融合的“初级阶段”。他透露,下一步他们将尝试让竹雕工艺元素与热门电子产品有所关联。这个“脑洞大开”的想法,听上去有点疯狂,其实非常符合现代工艺设计所应具备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那么,设计者,这个身份对于非遗传承人来说,算是一个新的挑战吗?

基础:强调传承人的知识储备

俗语说,三分匠七分主,这句话有意区分匠人与设计者的定位。其实,当下非遗传承人更需要突破既往的角色定位,以现代智慧玩转传统绝活。

5月中旬,“非遗进科大——首届中国手工纸传承人群研修班”在合肥市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开班,来自安徽、山西、浙江等8个省市的20名学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研修学习。研修班主题为“数字化与可视化在中国手工造纸行业的应用”。据了解,文化部自2015年4月起实施的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截至目前已有约3600人次参加培训。该培训计划以传统工艺为切入点,学员中有代表性传承人、传承人的徒弟以及长期身处一线的普通从业者。从事潜山桑皮纸制作35年之久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同烟直言,非遗项目适应现代生活,是传承人必须要跨的一道坎。如何适应?掌握文化知识、观摩古人经典,熟悉现代技术,提升综合素质方为上策。

歙砚国家级传承人郑寒介绍,在技艺类非遗项目中,文房四宝这一体系的传承者稳定增长。以歙砚为例,包括江西婺源地区,目前有数千人在从事歙砚制作生产。这些传统技艺的传承队伍日渐庞大,同时由于非遗领域教育培训的广泛开展和深度开展,青年从业者渐成主力。读典籍、访古建、谋创意,像朱伟一样,新一代“工匠”逐渐成为非遗传承的主力军,他们中的很多人接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比较开放的思维和视野。

据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唐跃介绍,安徽省目前也在倡导有设计能力的高校进驻非遗传承基地,设立工作站,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展示平台和智力支持。非遗传承人的现代知识储备,决定着一项老手艺的未来。当下,需要手艺人既是手艺人,也是设计师。工匠们身怀绝技,擅长对材料及加工方法的精细把握;设计师则不仅要将使用、制造和流通等众多环节进行统筹,还需研究消费心理和顾客认知度。手艺人和设计师的身份重叠,在新一代非遗传承人身上初现端倪。可以说,技艺是基本功,但如何将一项技艺发扬光大历久弥新,则要依赖创新思维和文化修养。

试想,拥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文化修养的非遗传承者,将为非遗项目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更广阔的途径。

途径:进入现代工业品牌体系

徽州漆器与爱玛仕,两者能够联系起来吗?近年来,一些国外高端品牌企业的产品设计研发开始把目光投向非遗,有些品牌直接在中国传统手工艺中寻找灵感,徽州漆器与爱玛仕的联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日常而来的部分传统工艺元素,有一部分的确走上了限量版的高端路线,但与其将其理解为高端发展路线,不如由此探讨一下传统工艺与现代工业品牌如何双赢。

徽州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传承人甘而可,数十年来一直秉持“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风格。 “譬如制作漆碗,尽管我们可能会一年接40~50个订单,但也无法改变一个漆碗得用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的实际情况。 ”甘而可说。此次他们选择与爱玛仕合作,将研发生产以爱玛仕品牌为载体的漆器制品,如漆器手拿包、漆器盒、漆器家具等。漆器是汉民族传承千年的艺术精品,在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拥有广泛的传承群体和很高的知名度。如此合作模式,或将在更广范围内推动这一传统技艺的流传。省文化厅非遗处左金刚介绍,国内一些知名服饰品牌,也正在与我省相关非遗项目进行合作洽谈,让传统的精美图案印制于大众品牌之上。不难发现,传统工艺“用心制作”的理念同样可以在现代工业的批量生产中被感知,这正是传统工艺带给现代品牌的启示。

同样得到启示的还有非遗传承人自身。在徽州工艺美术师胡小石看来,融入非遗元素是现代工艺设计的需求,有助于增加现代工艺品的文化深度,体现出创意和特色。但与此同时,传统工艺品在进入大众市场的时候也吸收借鉴了很多现代美学理念和设计思路。比如他的团队近年来开发了一些徽州石雕产品,不同于石碑、古民居、庙宇之上的传统大型石雕作品的多层次雕刻手法,作为镇纸、笔筒等小件物品上运用的浮雕手法更为轻盈、简约、细腻,更符合现代工业产品的特征,使其在面对市场时更加游刃有余。

唐跃说,将现代工艺制造与传统手工技艺相结合,实现了实用性、艺术性、文化性的统一。现代工业产品传承了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也润泽了现代工业品牌,这是一个双赢的合作。题图上:黄山市屯溪区舞蹈《阿婆的火熜》。

 

 

 

(编辑:孙燕

[字号: ]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中国民族宗教网 | 作者:中国民族宗教网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