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生活网 | 黄山本地通 | 黄山影讯 | 黄山公交 | 黄山地图 | 黄山天气 | 黄山商圈 | 黄山连锁品牌 | 黄山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黄山
切换城市
黄山生活网 > 黄山本地新闻 > 世外碧山村,远山脚下的田园诗

世外碧山村,远山脚下的田园诗

碧山村应该是皖南徽州地区相对另类的一个古村

民居没有宏村、西递宏伟,

瑰丽;她背靠黄山余脉,面朝稻海而居,有的是碧色远山和田园诗。

碧山,这个隋朝就有的村子,静静地卧在黟县盆地边缘已经有1400多年了,隋朝时做过古歙州治,后唐代越国公汪氏后代定居碧山,随着汪氏的兴盛,碧山也成了古徽州名村。如今,铅华洗尽,岁月和时光冲走了往日的繁华和声望,归还了碧山最真实的面貌,一个远离尘嚣、恬静悠然、看得见远山、听得见流水的碧色山村。她身在凡间,神在世外,来到这里,不用品酒心自醉,不见琼苞香自来,不闻丝竹诗自起――一首远山、稻香、云海和马头墙共谱的田园诗,伴奏者,则是穿村而过、涓涓而流的枧溪河......

碧山村,隶属于黄山市黟县碧阳镇,由碧东和碧西两村合成。搞清楚了这几个都带“碧”的地名才有利于精确地找到碧山。从北方来,最快的路线可以宏村为目的地,后沿218省道南行,转入宏村大道,至柏山村右转,行至石亭村左转进入030乡道,前行不远即可到达碧山村。途中提到的两个转弯需要极其细心,路口很小,稍不注意就会走过。我去的时候,是雨后的夜,车灯所照之处只能看到一条窄窄的水泥路和两边的荒草,除此之外一片漆黑,很多小的急转弯,不小心后车轮会掉到路基下面。世外之地,来之确实不易,下车辨路之际,抬头看见天上居然有成群的星星,晶莹剔透。

在碧山村醒来是件幸福的事情,清晨推开窗子便仿佛站在了一幅彩墨画前,远处的青黛之山和缥缈云雾,近处的马头墙和水稻田,早起的白鹅和鸭子在叽叽嘎嘎争领地,偶有几声听不懂的叫卖声,但闻其声,不见其人。初来的人不必要参考什么攻略,可以在这样的清晨,走到村外,沿着稻田间的乡道,向对面的远山而行,更可以踩着田间土埂走进稻田,看白鹅戏水、羔羊撒娇。这里不仅有稻田,还有成片的桑树和茶园。云海下,山脚处,耕作、采茶,喂蚕、牧羊,千年传承下来的是生计,也是乐趣。笑而不答心自闲,身会累,难得的是心闲。

走向远山,到达清代古塔云门塔之处便可左转折回,沿着一路银杏叶就走到了塔前,绕着宝塔走三圈,把忧虑烦恼全排空,那是村外那个世界的事了,因为此处“别有天地非人间”。

碧山是漳河水的发源地,是重要的水源地,整个村子很是清洁,四处不见污水和垃圾,更多的是绿植和花朵。村内村外的水田缠绕着房屋,房屋点缀着水田,许多住宅的墙根下就是水田,不知来自何处的溪水脉脉不倦地哺育着每一棵稻苗,像抚育自己的孩子。是啊,水是皖南的魂,村寨中的溪水、峡谷中的江渊、山间林隙中的云雾和连绵不断的雨;水也是皖南的精灵,有了水才会滋润日子、才会调出彩墨,才会谱出飘向远方的诗。

枧溪河把村子分成了碧东和碧西两个村,但是两个村子挨得很近,团团簇簇地拥在一起。从田野里走回,便可在村子里走走了。村子里路面大都硬化了,尽管许多富起来的村民建起了新房,很多老宅还是很好地保留着,典型的粉墙黛瓦和飞扬的马头墙。

无意间迈入一座雕梁画柱的老宅,一位端着筐子的老伯恰好迎面走出来介绍道:“这是我家的老宅,已经有一百多年了,我现在在这里养鸡......”

百年的老宅用来养鸡,不知道是否还能有下个一百年。

千年的历史和往日的繁荣给碧山村留下了太多的古迹:宋代私家园林“培筠园”、明代私塾“耕读园”、清代古塔“云门塔”以及保存完好的100多座明清时期古民居和祠堂。这些古迹,毫无违和感地散落在田间、村头和山坡上,和那些普普通通的民宅一起,紧紧依偎着脚下的水和土,像一群拥在妈妈怀里的娃娃。时至今日,村中名气较大的却是一所开在古宅里的书店――碧山书局。书店开在一座用于祭祀祖先的清代祠堂启泰堂里。这是一个把知识和文艺范巧妙融合的书店,设计风格有台湾诚品书店的味道,可以读书,可以小憩,可以寄信,还可以借用一杯热茶。走进这座主楼是两层的祠堂,心中最大的不可思议就是,为什么在这交通不便的世外古村,会有如此的潮味和文艺范十足的书店,难道会有荷锄犁田的手来翻弄这些印制精美的书页?

一个碧山书局引出的其实是碧山村另一个另类之处。皖南的旅行旺季之时,尽管名声不大、交通不便,这里也会车满人满为患,来这里的人多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是为了“远山和诗”――李白的那首《山中问答》,尽管这诗中的碧山是湖北安陆县的,但是诗中所叙我认为更合适眼前的碧山。所以,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山村有了许多咖啡馆和酒吧,叫做猪栏的酒吧也有了一栏、二栏、三栏之分。这里的既有专业管理团队运营的酒店,也有普通居民开设的民宿和客栈,住一晚的价格不菲,旺季时高则上千,低也在200元左右。勤劳的村民,把自己的新宅或老屋收拾利落,配齐基础设施,然后种上花草,点缀上饰物,就是一所精致温馨的客栈了。起床下楼或闲游归来,让老板娘炒上一盘土猪肉、一盘笋丝,端上来酸豆腐和辣椒酱,就着自己种的大米饭,吃个肚子滚圆是很简单的事,当然,这是描述的我。更多的外地来客会把时光消磨在咖啡馆和酒吧,亦或在碧山书局品书静思。万点星星下,稻香蛙声里,看似完全不搭的咖啡和红酒,在碧山却如此地和谐。咖啡馆、酒吧和大型的客栈,都建在远离村子或村边缘的地方,尽最大可能不去破坏人文和自然环境,打开门是远山和诗,关上门是音乐和啤酒。

碧山的夜没有被打扰,仍是那么黑,星星也仍是那么清晰锐利;碧山的田园诗也没有被打乱了节奏,来了的人湮没在了世外,只在此山村,稻高不知处。

碧山,一个碧色山村,千年来看淡了风起云涌和世事兴衰,仿佛一位世外高人建立的世外家园,笃定着自己的节奏,来的去的,远山不变;田园有诗,不变!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搜狐 | 作者:搜狐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