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生活网 | 黄山本地通 | 黄山影讯 | 黄山公交 | 黄山地图 | 黄山天气 | 黄山商圈 | 黄山连锁品牌 | 黄山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黄山
切换城市
黄山生活网 > 黄山本地新闻 > 【黄山】市保护文化遗产五年投入70亿 传承“梦幻徽州”

【黄山】市保护文化遗产五年投入70亿 传承“梦幻徽州”

维修后的国保单位员公支祠

黄山市是明清徽商故里、徽文化发源地,星罗棋布的古村落古民居是徽文化最直接最具标志性符号。全市100 余个古村落有古民居6462 幢,其中有西递宏村等世界文化遗产地,68 个中国传统村落。黄山市文化委相关负责人说:“徽州古建筑散落各处,是徽文化的‘活化石’,是最具影响力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载体、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名片、最具感召力的人文情结。”

黄山市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古村落规划编制是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的重要工作,目前全市完成101 个古村落的规划编制,最大限度地保护古村落、古民居的整体空间环境和特色风貌,合理地引导开发利用;按照文化体验、乡村体验、休闲度假、摄影绘画、文化创意、农业生态等18 种类型进行规划,实施“一村一品,一幢一策”,使每个古村落、每幢古民居实现最佳形式的保护和最高效益的利用。

对散落乡野且不利于原地保护的古建筑,通过异地整体搬迁集中保护。湖边古村落、秀里影视村、黎阳故邸等13 处异地集中保护地项目顺利完成,吸引了无数摄影人、影视剧组和写生。该市还对乡野的古桥、古塔、古道等修缮保护,目前箬岭、大洪岭、浙岭等十余条古道焕发生机,今年还对祁门榉根岭等多条历史价值高的古道启动保护。

“十二五”期间,全市通过政府投资带动社会资金,累计投入70 亿元,对空间形态类116处、单体建筑12类3358处古建筑进行全面保护利用,打造事业、产业19类1114处新型业态。

破败老宅变身“宝贝”

正在公示的《安徽省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鼓励认租认领认购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利用。在黄山市,这项工作早已试水并取得明显成效。

多年前,上海一对夫妇来到黟县西递,将一幢破败的清代民居合理改造和修缮,成为特色民宿,旺季订间房都难。通过这类认租或认购等方式,把徽州古建筑适当修缮打造成特色民宿、客栈的,黄山市比比皆是。破败的老宅,修缮后成了“宝贝”。“鼓励各种市场资源参与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目前仅认租、认领、认购古民居就有430 余幢。”黄山市文化委相关负责人称,到徽州买处老宅修身养性或赚钱已成了时尚。

黄山市还利用黟县全省综合试点县的契机,开展古民居产权流转试点。目前古民居产权流转取得突破,获批古民居25 幢,全市古民居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平台基本建成。同时,黄山市古民居产权流转已列入2016年安徽省改革创新试点项目。

近年来,黄山市文化委指导各地利用古建筑打造各类新业态,如古民居建文化艺术馆,古祠堂打造乡贤好人馆;利用古道打造户外休闲运动基地,如祁门榉根岭古道等;利用程大位等名人故居打造展览展示馆。该市还开展了“徽州民宿二十佳”“十大名人故居”评选活动,命名20个“徽州古建筑(古祠堂)保护利用示范点”。

随着古建筑保护利用热潮,古民居构件纷纷回流,优秀工匠陆续返乡。目前已建立了一批古建筑修缮、传统民居建造、古建筑专家等特色人才库。还引进了木材防腐、污水处理、外墙保温等新技术,实现科学保护与长久利用。

据悉,2015 年黄山市共接待游客4666 万人次,其中4A 以上景区中古村落古民居游客接待量占总接待量的64%,古村落带来的人文旅游效益日益凸显。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中国民族宗教网 | 作者:中国民族宗教网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