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生活网 | 黄石本地通 | 黄石影讯 | 黄石公交 | 黄石地图 | 黄石天气 | 黄石商圈 | 黄石连锁品牌 | 黄石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黄石
切换城市
黄石生活网 > 黄石本地新闻 > 让【黄石】更有滋味

让【黄石】更有滋味

配图:春暖团城山 东楚晚报记者 柯恒 摄

(东楚晚报)一天,我在公园散步时,看见两个人在拔公园里的苗木,我走上前问道:“你们是园林局的?”当然带有怀疑的口气。一个年轻点的,走开了,一个年长一点的回答是的。他接着问我是哪里的,为了证明我的询问的合法性,便说:“我是黄石市民。”回家路上,我不禁回味起这个回答。这随口的回答,用来表明我的身份的确挺好的,我就是黄石市民!要当个合格的文明的黄石市民可不是那么容易呀!

“黄石建设得像个小上海”
去年夏季的一天,我在武汉一家购物中心买东西,问明价钱以后,犹豫了一下,老板连忙降价。于是我与老板之间就有了讨价还价的对话。
老板突然问我:“听口音,你是黄石的吧?”我回答后,老板连忙说:“啊,黄石不错!现在建设得像个小上海似的!”
我大吃一惊,“你怎么知道?”老板告诉我,她在黄石有亲戚。我说:“站在东楚传媒大厦看团城山的街景,就像站在九龙半岛的太平山看香港一样。”老板更来劲了:“像上海,像香港!”当我拿着物品离开时,我们同声说:“黄石见!”
一天,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家来了一位北京的亲戚,本是顺道经过黄石,见个面就走。在朋友的挽留下,客人勉强答应住一晚再走。
第二天客人在主人的带领下,游览了黄石风光后,无比感慨地说:“真没想到,这个的江南小城竟然这么美!生活在这里真是一种享受啊!”结果住了两天还不愿走,临行时,真诚地表示,以后一定再来。这样的事还有许多。总之,大城市的人,不论是以前到过黄石的,还是第一次到黄石的,对今天黄石的美,评价很高。我还听到有人讲,以前老同学集会时,不敢邀请同学来黄石玩。现在老同学见面,可以落落大方地主动邀请对方来黄石做客。是啊,以前在“光灰”的城市里吃灰的黄石市民,不再吃灰,不再因“光灰”而自惭形秽;能为我们黄石今天的美,为我们能够享受这种美而感到自豪。这正是我们每个黄石市民享有的权利啊!

自然而然地爱管一些“闲事”
其实黄石美不美,不是凭他人说,而是凭我们自己的感受。我在黄石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亲历了黄石的变化。特别前些年把家搬到团城山以后,亲身感知了团城山由一片荒山荒湖,变成一个美丽的新城区。这个过程,是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这个过程,是让人享受的,也是一种责任。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对黄石越来越有亲切感,情不自禁地喜欢她,不自觉地爱护她,保护她,自然而然地爱管一些“闲事”。
当时人民广场旁那个小山的南侧,种了许多竹子。春天一到,长出许多嫩竹笋。管理方立了一块牌子,牌子上有几个大红字:“严禁拨竹笋”。
哎呀,怎么把“拔”子写成了“拨”字?当我看出是个大错字时,心想这也没什么关系吧,不会有人钻这个空子去拔竹笋。但我又想,偌大的黄石市人民广场大写这样的错字,岂不丢了黄石的脸?不行!我先后找了几个工人师傅反映,无效!后来专门找到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几经周折,终于将这个错字改了过来。湖师文理学院后面也有一片竹林,春天来了,冒出许多小竹笋。一天,有两个女青年,一个带着孩子,在路边等;另一个钻进竹林拔竹笋。当她正带着得意的笑容,将一大把竹笋送出来时,让我碰见了。
我连忙走上前去,微笑着对她说:“拔了这么多啊?”她高兴地“嗯”了一声,当她放下手中的竹笋正要再进去时,我说:“你,这位小姐,一看就知道是个蛮不错的人,但是这件事做得不对,如果大家都这样,公园里还会有竹子吗?”她犹豫了几秒,脸有点红了。旁边的女青年连忙接上来:“对,对,老师傅说得好,我们没想到,走吧。”那位小姐也连忙点头说:“对,对。”说完带着孩子走了。
还有一次,夫妻俩,带着孩子,在团城山公园摘尚不成熟的桃子。当然不是要吃,而是为了满足孩子的童心,我见状,说这对孩子的影响不好。夫妻俩连忙笑着道歉。这样一些小事经常碰到,当我管这些小事时,得到了管理人员和市民的理解,我很高兴。常看到一些年轻人,用鼻子闻花香。闻花而不摘花,很好,我连忙帮他们照相。这说明爱护环境,把黄石当成自己的家,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让我们的城市更有滋味”
不过也有少数人管不住自己的脚,任意走“捷径”,把公园、广场的草坪踩得一塌糊涂。还有的乱丢垃圾,有的甚至毁坏公共设施。如此等等也是不胜枚举!
黄石是一座历史底蕴丰厚的城市。既有矿冶文化的辉煌,也有红色文化的荣光,还有山水园林文化的浸润。对一座宜居、宜游、宜业、宜商的江南名城。
当一个黄石市民,有享受黄石的美好环境的权利,更有自觉承担爱护保护环境的义务,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文明的黄石市民。正如一首诗所写:“我是一粒盐,溶解在城市的幸福里,我要释放我的全部的咸,让我们的城市更有滋味。”
(作者系黄石一中退休老师陈世茂)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东楚网 | 作者:东楚网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