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生活网 | 金昌本地通 | 金昌影讯 | 金昌公交 | 金昌地图 | 金昌天气 | 金昌商圈 | 金昌连锁品牌 | 金昌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金昌
切换城市
金昌生活网 > 金昌本地新闻 > 甘肃永昌圣容寺 千年古寺 丝路名刹

甘肃永昌圣容寺 千年古寺 丝路名刹

圣容寺坐落在今甘肃金昌市永昌县城北一条蜿蜒曲折的峡谷中。汉、明两代长城遗址矗立于谷内北侧,谷西侧则有潺潺泉水汇入金川。

古代永昌是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丝路驼队)的必经要道。《读史方舆纪要》载:“(永昌卫)唇齿姑臧,形援张掖,襟山带水,战守有资,河西一线,卫其东西孔道也!”也正是得益于曾经在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地理位置,圣容寺曾经辉煌一时,前来朝圣的僧侣络绎不绝,香火十分鼎盛。

清代永昌籍进士南济汉曾赋诗曰:“一线边垣达玉关,半渠流水入萧湾。红尘不到幽深处,绀宇常浮杏霭间。佛后洞中仍礼佛,山前寺外更观山。当年胜地时防虏,花木于今总是闲。”这诗句既描述了圣容寺所处的险要位置,也道出了圣容寺是礼佛观景的好去处。

今天的圣容寺,矗立在虎头山南麓,面对武当山,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泉水曲绕寺前,四周林木成荫。

一、刘萨诃与圣容寺的创建

说起圣容寺,就不得不提到高僧刘萨诃,他是圣容寺的开创者。

据《高僧传》等史料记载,刘萨诃为山西离石人,即今山西吕梁市离石区一带,法名慧达。他曾在吴越一带巡游礼忏,并觅得阿育王塔及佛螺髻发等重要圣物。约在5世纪前期,他开启西行之旅,其目的可能是前往古印度求法。在途经河西走廊的凉州番禾县(今永昌县焦家庄)时,至望御谷遥礼,预言谷内将来必会山裂像现,并且说“若灵相圆备,则世乐时康;如其有阙,则世乱民苦”。而80多年后的北魏正光年间,谷内果然雷震山裂,有佛像出世。佛像在出世时,没有佛首(后在凉州东七里涧出现一尊佛首,佛首与无首像身宛然符会)。

这则被神化了的建寺过程人们自有分说。杜斗城先生就指出刘萨诃所作的预言不能等同于授记,瑞像虽然在北魏正光年间出现,但早在北魏时期,凉州番禾县望御谷内就已经开始了造像活动。而据《集神州三宝感通录》记载,刘萨诃最早在鄮县觅得阿育王塔是在西晋太康二年(281),到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435)西行至番禾县时,已历3个世纪,年龄之高与其巡游礼忏的地域跨度之大,使得刘萨诃是否真的到过河西走廊都令人生疑。

但在当时,这段具有神秘色彩的预言确实使得圣容寺声名远播,历史上许多达官贵人都曾到此朝拜。

二、番禾瑞像及其信仰的传播

山裂出世的丈八石像即现今所看到番禾瑞像。这尊佛像的出现以及它所附带的对社会治乱的预言,引起了北周统治者的重视,也吸引了当时人们的目光。据《续高僧传》记载:“建德初,像首频落。大冢宰及齐王躬往看之。乃命安处,夜落如故,乃经数十。后周灭佛法,仅得四年,邻国殄丧。”把亡国归于灭佛,这当然只是佛教徒的一家之言。张善庆先生认为像首频落与建德时期的凉州大地震有关。然而因缘巧合,也因此使得人们加深了对番禾瑞像的信仰。

大业五年(609)隋炀帝西征吐谷浑大胜之后,听说瑞像有如此灵验之力,专程前往礼拜,并将寺名改为感通寺,让随行画工模写瑞像图形,令天下寺院依图供养。在番禾瑞像及其信仰的广泛传播中,隋炀帝无疑是最关键的人物。藉由皇帝之命,“法事”才得以弘扬天下,“国主”之力不可谓不大。经此一事,各地也开始模仿番禾瑞像的造型。

    今天见到的各种材质和造型的样式,如造像、绢画、雕刻、壁画等,大都在隋以后,主要是唐、五代、西夏时期,因地近之故,以河西各地所见居多,敦煌尤甚。番禾瑞像具体的造型样式史料并无准确的描述,其造型样式是通过对现存的各种番禾瑞像的壁画、造像对比后形成的一种通式:立姿,袒右肩,左手握住袈裟衣角置于胸前,右手垂直于体侧或做与愿印或掌心朝内;单体造像时背屏中常雕出嵯峨的山崖并有小的坐佛。因番禾瑞像的题材样式中大多都没有留下题记和文字,所以判断是否为此像的主要依据就只能按这种造型样式来辨认。

番禾瑞像的诞生地永昌县存有瑞像佛首及三尊单体造像,这几尊造像应当是最接近原型的造像,现皆存于永昌县博物馆。

在圣容寺东侧原有的一座小型石窟中有一尊单体造像,高114厘米。永昌县西红山窑乡水泉子村的青龙山上原有一座寺庙,供有一尊单体的番禾瑞像,系盛唐时期的作品。

此外,各地也都陆续发现了一些番禾瑞像,如永昌县、古浪县、永靖炳灵寺、张掖马蹄寺、敦煌莫高窟与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及东千佛洞、肃南金塔寺、石佛崖石窟、山西、黑水城出土绢画和彩塑、四川安岳石窟及川北地区的部分石窟,日本高野山也发现有番禾瑞像的金铜单体造像,这些造像的时代从北魏一直延续到西夏时期。又因为20世纪初斯坦因、伯希和、科兹洛夫等人从敦煌、黑水城等地掠走了藏经洞、黑水城佛塔中大量的佛教文物,其中有不少关于刘萨诃及番禾瑞像的文物,如大英博物馆藏的绢画、巴黎国立图书馆藏的P.3570文献、印度新德里国立博物馆、俄罗斯冬宫博物馆藏的黑水城文献中皆有番禾瑞像。据张小刚先生研究,敦煌莫高窟、东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等绘有番禾瑞像的洞窟数量众多。这些洞窟连同甘肃境内的其他石窟,总数超过40多个,敦煌邻近地区番禾瑞像及其信仰的盛行可见一斑。

三 、甘肃省现存最古老的佛塔

圣容寺前后山顶各有佛塔一座,二塔隔谷相望。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其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座塔的修建年代已无准确的文献可考,但从大塔内壁留下的墨书题记以及塔的建筑风格、形制和结构来看,应是唐代早中期建筑。

寺前山顶的塔相对小得多,塔的形制为空心方形,共七级。现在看到的小塔是经过重新修葺的,原貌已不存。小塔外部轮廓呈斜线,塔顶部已残损,塔身上没有任何题记或纹饰。第一层塔身较高,南面辟门洞,略呈长方形,东西2.13米、南北长2.26米、高4.9米。寺后山顶建有大塔一座,形制为方形空心密檐式砖塔,共七层。大塔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重修。塔基呈方形,宽约10.8米,第一层塔身较高,南面辟门,每边长5.44米,逐层往上收分,通高约12米,外侧轮廓呈现出轻度的抛物线。每级仅南面辟窗洞,以作通风采光之用。塔内原有的木梯通至塔肩部,现已残毁不存。这座塔也是甘肃省现存最古老的佛塔。

关于圣容寺的古貌,日本现存有一份滨田德海旧藏的编号为Chin Ms:C121的敦煌文书,记录了北宋初期营修之后的盛况(时名“凉州感通寺”)。 该篇文书亦出自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题名为《宋乾德六年修凉州感通寺记》。据其文可知,重新营修后的寺庙 “周通迎势,放祇园禅室,连扃形、模鹫岭”,也就是说当时佛寺的修建总体布局融合了周边的山形地势,修建了大殿、禅室、僧房等。这次营修不仅修复了过去在战乱中受损的塔寺,而且又新修了众多的佛教建筑,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一片规模宏大的佛教建筑群,几乎是“弥山亘谷,处处僧坊”。这份文书是修建圣容寺的重要文献档案,对于考察圣容寺的营修和变迁具有重要价值。

另据西夏文《御驾西行烧香歌》记载,西夏仁宗晚期因病重之故,一路西行礼拜西夏境内河西各地的寺院,曾专至圣容寺礼拜烧香,以求祛除疾病,反映出西夏统治阶层对圣容寺及番禾瑞像的重视。

圣容寺始建于561年,至今已有1455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丝路名胜。寺中供奉的番禾瑞像是一尊诞生于本土的中国化了的佛像,这对研究佛教中国化和大乘佛教在华的传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圣容寺所在的望御谷内,现存有史前时期的岩画,河西走廊保护最好的汉明长城,圣容寺山门对面的山崖上有八斯巴文、回鹘文、西夏文和汉文四种文字雕刻的六字真言,谷西有西夏的千佛阁遗址,东段的崖壁上还开凿有西夏、元时期的摩崖石雕佛塔群,以及清代乾隆三十七年的石刻游人题记,可以说,望御谷就是一座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民族宗教艺术的博物馆。

(作者分别为:甘肃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甘肃省宗教事务局局长;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得到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13LZUJBWYJ015))

(编辑:孙燕

[字号: ]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中国民族宗教网 | 作者:中国民族宗教网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