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生活网 | 金华本地通 | 金华影讯 | 金华公交 | 金华地图 | 金华天气 | 金华商圈 | 金华连锁品牌 | 金华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金华
切换城市
金华生活网 > 金华本地新闻 > 推动建设60个非遗小镇、60个民间非遗馆,【金华】以保护非遗撬动乡村振兴

推动建设60个非遗小镇、60个民间非遗馆,【金华】以保护非遗撬动乡村振兴

金华新闻客户端7月6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u00A0朱静怡

前不久,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我市国家非遗传承人新增11名,目前总数已有26名,此外,我市还有省级非遗传承人138名,市级480名。

在今年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一天,由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金华市摄影家协会、金华日报摄影部共同主办的摄影志愿者聚焦金华非遗传承人风采活动圆满完成,金华市省级非遗传承人风采摄影集《婺风遗韵》顺利出版,全市近百名摄影志愿者参与了拍摄,用影像记录了八婺大地非遗文化的精彩。

除了影像见证,我市的非遗文化正在越来越多地贴近我们的生活,有面向青少年的体验教学、热热闹闹的非遗市集、融入乡村旅游的民间非遗馆……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推动了非遗项目保护不断取得突破,更将非遗文化转化为发展动力,有力助推我市乡村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性是活态传承,主要依靠传承人的口传心授和言传身教进行传承。在经济全球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严重冲击,不少传承人因年事已高或后继乏人,其所掌握的技艺随时有可能失传。因此,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已成为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在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公布后,我市非遗传承人队伍再次壮大,目前各级非遗传承人总数在全省排名第四。

此次我市新增的11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所从事的非遗项目包括婺剧、婺州窑传统制技艺、金华酒传统酿造技艺、兰溪断头龙、东阳翻九楼等等。

蒋云花此次获得“浦江麦秆剪贴”国家非遗传承人称号,她于1942年生于浦江县中余乡,6岁起就跟母亲初学麦秆剪贴、麦秆扇等技艺。1981年,她创办了浦江工艺美术公司,1982年创立“云花牌”麦秆剪贴画,使浦江麦秆剪贴进一步得到创新与发展。1996年,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代表作有《百鸽图》《梅兰竹菊》《虎啸图》和《清明上河图》。\u00A0

在很多人看来,麦秆只是饲料和燃料,但是通过剪贴,可以将它变成艺术。在蒋云花看来,匠心就是要化普通为神奇。从选麦秆,到漂白、剖、刮、染色、拼,每一道工序都要靠手工完成。美的东西,都带有手的温度。

在永康,锡器仍是嫁妆中的重要角色,那一件件双手和时间精心打磨的祝福,让这重要的一天更显特别。和许多老手艺一样,锡雕也面临着传承的窘境。作为永康锡雕的非遗传承人,盛一原肩负使命探索创新,激活了老手艺的生命力。

他16岁初中毕业后跟舅舅学打锡手艺,坚守锡雕行业生产第一线30多年,是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永康锡雕省级非遗传承人、省非遗宣传展示基地—永康锡雕馆馆长,永康市盛一原锡雕技师工作室带头人。2012年开始,盛一原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永康锡雕的传承人3次进京展演。此次,他也入选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

在工业化高速运转的时代,我们感动于传承人坚持纯手工的技艺,那份在纷纷攘攘中的执着,让看似枯燥的敲打充满了韵律之美。

过去,人们总把非遗文化当做阳春白雪一般的存在,以为只可远观欣赏。但实际上,非遗文化本就来源于生活,例如竹篾,旧时是磐安村中老妪皆熟练掌握的技艺,只是要“玩出彩”却并不容易。

非遗不是纪录片中的惊鸿一瞥,而是生活中真实的存在。如今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走的正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路子。2017年起,我市组织的“非遗市集”活动,在春节、春分、端午和中秋四个传统节日,联合舟山、丽水、衢州三地文化部门举办非遗市集活动,超过200人次的非遗传承人参与,每场交易额达到百万元。

我市历史文化悠久,非遗资源种类繁多,在多年的非遗名录建设基础上,2017年我市新增省级非遗项目13项,2018年新增市级非遗项目62项,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2项,省级117项,市级417项。各级非遗保护项目数量在全省排名第三。

非遗项目的保护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婺剧、木雕、婺州窑等,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我市加大濒危项目抢救性保护工作力度,通过全面摸排,制定市本级濒危项目保护计划,先后对金华道情、金华斗牛、武义草昆、汤溪城隍庙摆胜、金东銮驾等项目进行了重点扶持。2017年、2018年共争取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濒危项目补助138万元。

2018年,我市新增省级非遗小镇2个,新增省级民俗文化村4个。截止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非遗保护基地1个,省级非遗保护基地40个,省级非遗景区16个,市级非遗保护基地97个,市级非遗景区37个。2017年,浙江省第一个传统工艺工作站——中央美术学院驻东阳传统工艺工作站正式挂牌,成为文化部支持设立的第七个传统工艺工作站驻地。在政府主导建设的非遗馆外,我市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非遗专题展示馆,开拓了非遗保护、传承与合理利用的新途径。目前累计已建成并免费开放30余个,其中7个入选省级非遗宣传展示基地。

我市目前已开展了六期文化部传承人群研修班,组织开展市级传承人培训300人次。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整理记录金华道情传统曲目40余个,录音资料200多个小时,文字资料100余万字,《金华道情传统经典曲目系列丛书》和《金华道情课外拓展辅导教材新》即将集结出版,《匠艺-金华非遗传承人访谈录》也将在今年出版。为加强对传承人的科学管理,市文化局还研究制定了《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考评办法》,探索建立市级传承人考核和退出机制。

这些年,市文化局与市教育局配合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要与在金高校通力协作,打造一个非遗教育的合作平台,既能对非遗进行学术研究,又能培养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创新能力,还能扩大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非遗的认知和参与。

乡村振兴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广大乡村为阵地,传承保护非遗,不仅能延续乡村的文化脉络,更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助推力量。

以非遗助推“乡村振兴”是我市今年非遗保护工作的重点。今年6月,我市开展了2018“乡村振兴”央媒浙江金华行采访活动,推广金华非遗保护成果。

前不久,2018“浙江好腔调”金华传统戏剧走进浦江上河村。婺剧《花头台》、徽戏《梳妆》、浦江乱弹艺术团的浦江乱弹《七品县令唐成》接连登台,赢得观众掌声不断。非遗展演进乡村,不仅为村民带来了艺术享受,为当地农村文化礼堂和诗人小镇建设增添了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位。

2014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婺风遗韵”非遗走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几年来,已累计在450余个农村文化礼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遗活动,深受广大群众好评。在磐安乌石村、兰溪诸葛八卦村等,都曾迎来各级非遗传承人展示绝活,根艺、草编、糖画、粮食砌、孔明锁等手工技艺引得游客们纷纷围观,变脸、武义昆曲、兰溪滩簧、义乌道情、磐安大力士、乌龟端茶、永康十八蝴蝶等表演让观众大呼过瘾。

乡村振兴,非遗保护传承不可或缺,非遗“活”起来,乡村才会更美丽、更有生机。

6月,在浦江县郑宅镇举行的“携手美丽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暨“婺风·美丽非遗”百村文化礼堂行活动别开生面,浦江剪纸、浦江什锦、浦江乱弹、“一根面”等20余个特色非遗项目,为当地民众和游客奉上一道道文化“大餐”。

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抹去的文化记忆。在金华,还有很多农村在孕育着民俗文化、表演艺术和手工技艺。在各级政府多年来不断地挖掘、整理过程中,许多内容被申报成为各级非遗项目,成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基础。

让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活力,不仅可以使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融入文明乡风建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而且可以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催生带动一方发展的致富产业。

6月底,我市召开金华非遗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座谈会,会上提出,借助“浙中生态廊道建设”,加大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全市各地要深入挖掘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推动建设60个以上的非遗小镇、民俗文化村和特色文化街区,建设60个以上的民间非遗馆、民间博物馆和文化公园,形成一县一品牌,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亮点,并串点成线,开发非遗体验游项目。近期,我市还将组织与乡村生活密切相关的20余个非遗项目,在今年9月份杭州白马湖中国非遗博览会上做金华非遗“乡村振兴”成果展。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金华新闻网 | 作者:金华新闻网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