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生活网 | 眉山本地通 | 眉山影讯 | 眉山公交 | 眉山地图 | 眉山天气 | 眉山商圈 | 眉山连锁品牌 | 眉山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眉山
切换城市
眉山生活网 > 眉山本地新闻 > 洪雅开展万人植树活动 专注绿色发展

洪雅开展万人植树活动 专注绿色发展

四川在线眉山频道讯(特约记者 牟艳琳)“现在我宣布,2016年洪雅县秋季‘万人植树’活动正式开始。”10月28日上午9时30分,随着洪雅县委书记阳运良的宣布,在洪雅县城主会场参加植树活动的市民有序进入指定植树区域开展植树活动。同一天,该县县城主会场及各乡镇分会场共计一万多市民在不同地点为同一目标——洪雅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再掀全县绿化建设新高潮。

绿色,是洪雅发展的底色,是建设幸福洪雅的资源,更是洪雅发展永远追求的境界。近年来,洪雅县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为核心,全力打造“天府花园”、国际休闲度假体验旅游目的地,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国家级生态县、中国生态文明奖四川省唯一获得县等殊荣。

要想身体好,常往洪雅跑。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洪雅进一步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贯彻眉山实施的“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三大工程中,强化生态资源优势,全力实施“四心工程”,建设“一地三区”。在“绿色发展”道路上,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绿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

发挥资源优势 坚持生态立县

“这里的空气真好,徒步在森林栈道中,让我身心愉悦。”10月22日,正在玉屏山森林栈道徒步的游客周晓飞开心地说。让游客感觉如此好的生态环境和洪雅县多年来发挥资源优势,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战略是分不开的。

洪雅,幅员1896平方公里,人口35万,乐雅高速、遂洪高速横贯全境,大峨眉国际旅游西环线洪雅至柳江段建成通车,属“成都1小时经济圈”、峨眉山大旅游核心区。全县森林面积达21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70%,境内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其中七里坪度假区和瓦屋山景区负氧离子高达3万—8万个/立方厘米。洪雅被誉为“绿海明珠”“天然氧吧”。

近年来,洪雅立足资源优势,通过全县35万人民的共同努力,洪雅逐步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产业,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道路。七里坪成为全国首个国际抗衰老健康产业试验区、首批省级旅游度假区。柳江古镇成功创建4A级景区,玉屏山荣获全国首批森林康养体验基地。“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购得称心”旅游“四心工程”深入推进,旅游警察、旅游志愿服务成为靓丽风景。以生态养生食品加工为重点,机械电子、基础材料、战略新兴产业竞相发展的生态工业体系正在形成。

专注绿色发展 共建“一地三区”

“未来五年,‘一地三区’是总目标,‘四心工程’是主抓手,全县上下务必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擎,苦干实干善干巧干,让‘要想身体好,常往洪雅跑’实至名归。”10月14日,洪雅县委书记阳运良在中国共产党洪雅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这样说。不仅如此,10月28日,参加该县秋季“万人植树”活动的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坚持绿色发展是全县人民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国家生态县,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洪雅全县上下的共识。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绿色发展。代代洪雅人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持之以恒夯实生态本底。

近年来,洪雅严守生态红线、重拳治理污染,坚决关停污染企业,坚决不上污染企业,可以慢发展,也不乱发展。近5年,先后拒绝不符合生态建设规划的项目58个,关闭污染企业49家。大力实施中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形成“一乡一示范、一村一产业、一组一风貌、一户一循环”的环境保护新模式。累计投入10多亿元,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等一大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程。

同时,洪雅提出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主体目标,以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为加快建设县域旅游“第一会客厅”的有力抓手,积极打造“森林城市”“公园城市”,洪雅县城总体规划被列为中央新型城镇化工作典范,“引青入城”10公里活水景观带成为世界银行贷款样板项目。成功创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大力实施生态示范工程,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2个、市级以上生态村118个。

未来五年,洪雅持续保护生态,大力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坚定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严守生态红线、释放生态红利、守护绿水青山;持续整治城乡环境,营造天更蓝、水更净、空气更清新的人居环境,为“一地三区”建设筑牢坚实生态本底;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巩固转化国家生态县建设成果,打造生态文明示范;继续开展生态细胞创建,建成一批国家级生态乡镇、生态村落、生态家园;率先在全省建成绿色发展示范县。同时,将持续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产业提质行动。立足高端、站位全球,加快建设精品景区,七里坪创建为国家级度假区,瓦屋山、柳江古镇建成国家5A级景区,形成“一核两翼”旅游发展大格局;坚持“集中集约、新型低碳、清洁循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生态工业示范区;立足农产品主产区功能区划,围绕茶、奶、林竹、藤椒、蔬菜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建成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区,健全农产品溯源机制,打造吃得放心、购得称心样板。

十二五时期,全县实现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7.1%,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排名上升8位。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四川在线 | 作者:四川在线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