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生活网 | 南平本地通 | 南平影讯 | 南平公交 | 南平地图 | 南平天气 | 南平商圈 | 南平连锁品牌 | 南平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南平
切换城市
南平生活网 > 南平本地新闻 > 2016赛季,中超亏了40亿,真是件大事儿?

2016赛季,中超亏了40亿,真是件大事儿?

原标题:2016赛季,中超亏了40亿,真是件大事儿?

前天,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财务风险防范国际研讨会在北京落幕。会上,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受中国足协委托,公布了一系列调查数据,主题是:2016赛季中超中甲联赛整体营收情况。

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是2016年的?这2017年都快结束了啊?对足球财报有一定了解和研究的人应该比较清楚,足球俱乐部财务数据的统计调查和发布大都存在三个月到半年左右的滞后性,基本都是等一个财年或者说一个赛季结束之后才能开始统计分析数据。像四大会计事务所的另一家,著名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也往往是在每年的年头公布上一个赛季的“金钱联赛”调查报告。比如明年2018年初,公布的就会是2016-17赛季的情况。放到中超身上,2017赛季结束还没多长时间,自然就只能从上一个完整赛季也就是2016年入手了。

中超联赛支出的大头是人力成本

普华永道的报告提供了这么一些关键数据:2016赛季中超俱乐部总收入70.82亿元人民币,平均收入4.43亿元。16家俱乐部的总运作成本110.14亿元,平均成本6.88亿元。也就是说,整个2016赛季下来,16家中超俱乐部总亏损额接近4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又在媒体上引发了一番热潮,舆论又开始忙不迭地反思,好像我们第一次知道中超花钱厉害一样。

以前谈论中超俱乐部投入飞涨、经营体量膨胀的时候,我个人是支持的。因为在职业体育的世界里,要带来软件和硬件层面的快速进步,答案只有两个字:投入——买好的球员要花钱,请好的教练要花钱,建设好的医疗团队、为球队准备好的医疗设施、训练设施、训练场地都是钱。将高水平足球工作者从高水平平台吸引到低水平平台,更需要溢价,要拿更多的钱出来才能打动人家。事实证明,中超联赛获得亚冠冠军、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拥有受到广泛关注甚至开始了国际的比赛转播,高投入是一个基础(当然,知道怎么把钱花好也很重要)。中超的进步与投入的增长可以说是处于同步的。

像保利尼奥这样成功的“外销”在中超还很少见

就中超这个足球联赛本身而言,目前最核心的问题不是花钱太多,而是赚钱太少。16支中超球队2016赛季总支出110亿元人民币。在亚洲范围内确实是无可争议的最高,但放到国际层面上,距离真正的高水平联赛还是差太远了。2015-16赛季,英超联赛的整体支出超过了37亿英镑,按现行汇率换算成人民币足足是327亿人民币。三倍于中超的开销,但英超在这一个赛季整体收入达到了36亿英镑,约为318.8亿人民币;同一个赛季德甲联赛的收入也达到了32.4亿欧元,约合252亿人民币。这些都远远超出了中超联赛70亿元的整体收入。

再举个例子,曼联15-16赛季总收入6.89亿英镑,60亿人民币。一支球队差不多跟你一个联赛赚的钱一样多,这才是差距。中超70亿元的收入能力,和J联赛(包括J1、J2和J3三级联赛)2016年的整体数据大致相当。也就是说中超赚钱是亚洲联赛水准、花钱则达到欧洲联赛的水平,这其间就有落差了。营收能力的欠缺,才是最拖累中超联赛发展的不利因素。

中超是一个各家企业宣传品牌的大舞台

中超联赛赚钱能力的问题在哪里,从普华永道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从2016赛季的俱乐部收入构成来看,中超16家俱乐部商业赞助收入占总收入的64%、赛事收入占14%、球员交易11%、政府补助6%、比赛日门票收入3%。而我们再看看德勤会计事务所提供的欧洲联赛营收报告,大体上来说,欧洲豪门的转播收入和比赛日收入是与商业赞助收入并驾齐驱、处于相同地位的。但是在中超,收入结构就显出了明显的不均衡,转播收入和比赛日收入相当乏力。转播这一块好歹有个80亿合同算是个好的开始,虽然与整体支出需求比,也还比较有限。比赛日收入那才是真的看不着踪影,才3%——再举个例子,2015-16赛季阿森纳比赛日收入超过一亿欧元,居于曼联之后排欧洲第二,比赛日收入占总收入的29%。门票、餐饮、周边销售、广告经营等一系列比赛日环节可以说是一个聚宝盆,但在中超赛场上,我们暂时还无法清晰地看到。

如何开源,在我个人看来才是中超联赛比起限制外援和限制投入更需要想办法,甚至为此而进行改革的重点所在。比如老生常谈体育场的归属问题、俱乐部周边的开发销售问题等等。看到收支不平衡了,第一反应是“瞧我手贱的,不能再花钱了!”自打手背,沉迷于节流收缩,恕我直言,未免有那么点小家子气。如果中超真的有雄心,以中国职业体育领头羊排头兵的身份去成为一个成熟的、能与中国巨大市场和经济体量相匹配的巨型联赛,那么投入体量增加就是必经之路,想办法让这个联赛能赚着钱去匹配巨大投入体量则是达成目标的另一个前提。缩手缩脚、瞻前顾后,对于中超的发展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再换个角度来看支出的问题,最应该为足球俱乐部出现亏损而烦恼的其实不是球迷,也不是足协,而是各支俱乐部的投资人或者说赞助商。但是这些投资人们有公开叫过苦吗?似乎没听到过。毕竟以中国足球目前的情况,投资足球可以带来许多间接或者隐性的回报,最好的正面例子就是恒大,进入足坛之前,2009年恒大地产全年营业收入57.2亿元,净利润10.5亿。而在2015年第二次夺得亚冠之后,恒大集团全年营收是1331.3亿元,净利润173.4亿元。一家企业的年净利润可以为2016赛季中超所有球队的支出买单,恒大会觉得足球俱乐部的亏损是个事吗?

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国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是11万亿美元。在这么一个每天都流通着天量资金的社会里,请允许我感性地说一句,一个年营收只有70亿元的联赛太小了。希望中超联赛健康发展是一方面,但体量建设也是一个联赛水准的重要考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搜狐体育 | 作者:搜狐体育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