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生活网 | 南阳本地通 | 南阳影讯 | 南阳公交 | 南阳地图 | 南阳天气 | 南阳商圈 | 南阳连锁品牌 | 南阳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南阳
切换城市
南阳生活网 > 南阳本地新闻 > 坚守28年精准扶贫的桑蚕专家

坚守28年精准扶贫的桑蚕专家

陆锡芳(左二)生前为蚕农讲授湖桑种植技术。(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邹朝晖

【人物简介】

陆锡芳,男,江苏太仓人,原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生理生化研究室主任,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省劳动模范,2014年度省十大三农新闻人物提名奖获得者。曾任淅川县荆紫关镇科技顾问、唐河县挂职科技副县长。2015年8月12日12时08分,在指导淅川县荆紫关镇万亩桑蚕基地生产时,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75岁。

一生一世有几个28年?精准扶贫28年有几人?寥若晨星。

陆锡芳,一个大山深处的桑蚕专家,一个科技扶贫的播种者,一个无私忘我的奉献者,一个信念坚定的开拓者,在丹江湖畔,穷尽智慧和28年心血演绎了一首桑蚕恋歌。

29年前,他远离故土、扎根农村,全心全意为农民传授种桑养蚕技术,帮助当地群众逐步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陆锡芳的老家在江苏省太仓市,1964年,怀着振兴中原桑蚕业愿望的陆锡芳从苏州桑蚕专科学校毕业后到了河南,先后在南阳农校、河南省蚕业学校、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工作。

1987年春天,原南阳地委提出“科技兴宛”的战略后,当时47岁的陆锡芳主动向省农业厅请缨,要求到最贫困的地方进行为期3年的科技扶贫,指导桑蚕养殖。当时淅川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陆锡芳就选择了这里,并决定从荆紫关镇张巷村干起。当地有句歌谣:“过了吴村河,一里一里薄。到了沙渠河,吃的红薯娃儿。”张巷村就是该镇最穷的村之一。

一个朴素的决定让陆锡芳与荆紫关镇结下了一生的缘分。他说服同在云阳蚕业试验场(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的前身)工作的妻子陶婉良,告别家庭,怀着一腔热血,一路颠簸到了荆紫关镇张巷村。然而,等待他的却是冷落和白眼——有群众当着他的面说怪话:“干部下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干不出啥名堂。”

陆锡芳经过走访后得知:以前这里发展过桑蚕,但由于缺乏技术,一次次失败使群众心灰意冷,他们被折腾怕了,所以才出现了抵触情绪。

开弓没有回头箭。冷遇和讥讽并未使陆锡芳打退堂鼓,反而更坚定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他给镇里立下军令状,并以张巷村为试点,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旅。

住宿,没群众愿意提供;吃派饭,也没人愿意管。跑了半个月后,总算找到了一处连窗户都没有的破房屋住下,屋里白天能看见太阳,夜晚能见到星星。他自立炉灶,学着烧柴做饭,改掉爱吃大米的习惯,顿顿吃的是酸菜红薯饭。

为做群众思想工作,陆锡芳浑身憋足了劲。白天,群众下地干活,他挑上粪筐、水桶,一起给麦田施肥、浇水;晚上,他挨家挨户讲解劝说,解群众思想疙瘩。“人均半亩桑,用钱不用慌”是他的口头禅。有户村民他一连四次去都吃了闭门羹,第五次终于做通了工作。

其心也善,其情也诚。为打消村民魏国义的顾虑,(下转A3版)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大河网 | 作者:大河网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