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生活网 | 南阳本地通 | 南阳影讯 | 南阳公交 | 南阳地图 | 南阳天气 | 南阳商圈 | 南阳连锁品牌 | 南阳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南阳
切换城市
南阳生活网 > 南阳本地新闻 > 内乡:紧盯“精准”下苦功 “三抓三新”助脱贫

内乡:紧盯“精准”下苦功 “三抓三新”助脱贫

观摩组在灌涨镇刘营村双孢蘑菇基地观摩

观摩组在灌涨镇杨集村观摩

观摩组在仙鹤纸业切纸加车间观摩

观摩组在余关镇子育村易地搬迁安置点观摩

技术员在安装报栏式光伏板

仙鹤纸业切纸加工车间工人正在包装切纸

余关镇子育村养牛脱贫项目集中养殖点

大河网讯 7月22日早,南阳市易地扶贫搬迁暨到户增收项目实施现场会在内乡县召开。“这个县的扶贫攻坚工作可谓是全面开花,特点鲜明,可圈可点。”带着新奇,记者跟随与会观摩组一起实地探访。

抓产业,确立脱贫富民新路径

按照行程安排,观摩组驱车穿过内乡县产业集聚区,来到位于灌涨镇刘营村双孢蘑菇基地,一排排崭新的菇棚整齐排列,菇农们正在忙着搭架,处处呈现一派火热朝天的劳动场面。

“这是由刘营村15户群众发起成立的内乡县源泰食用菌合作社,利用麦秸、牛粪、玉米芯等材料种植双孢菇,现已发展菇棚77座,主要采取“公司 支部 合作社 金融 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每两座菇棚帮扶带动一户贫困户。”灌涨镇镇长张书杰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一座菇棚年收入达2万元,生产关键的两个月优先聘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可解决300人就业,人均务工收入在4000元以上。同时,双孢菇营养基下架后,可作为有机肥循环利用,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的多项效益。

像这样通过抓特色产业,扶持建设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特色经济园区,仅仅是该县抓产业,实现脱贫富民新路径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该县围绕“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把脱贫攻坚的重点放在产业培育和扶持上,走出了一条符合内乡实际的产业化扶贫新路子。

在抓支主产业上,把扶贫开发与发展优势产业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十万亩核桃、十万亩油桃、十万亩茶叶、十万亩烟叶”的“四个十万亩”大产业带动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余关镇子育村的核桃基地今年可产核桃青果300多万斤,忙时季节用工可达1000余人,目前已与181名贫困人口签订务工合同,保证年务工180天以上,年可得务工性收入7200元以上。同时,将挂果的核桃树优先承包给贫困户管理,实现贫困户收入的稳定增长。

在抓小微产业上,该县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对贫困人口发展的组织带动作用,强化其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对贫困户的小微产业,县财政出资1000万元参保投保全覆盖。

记者在余关镇黄楝村部广场上看到,富达科技的技术员正在忙碌地安装报栏式光伏板(上面安装光伏板,下面报栏)。该项目依托县政府成立的内乡县城乡一体化发展公司融资,对村部、广场、学校、卫生室、牛棚等集体公共设施屋顶安装光伏发电板,产生的电能并入国家电网出售,每10㎡可按装1千瓦的光伏板,年发电量1200度,每度电0.98元,产生效益近1200元,每户贫困户可配置6千瓦光伏板,成本近5万元,年发电收益7200元,除去各种费用,每户贫困户一年可得到3000元的分成。

在抓电商、光伏产业上,该县把“互联网 ”理念融入扶贫开发中,建立县电商产业孵化园和培训基地、建成农村淘宝网店43家、吸纳贫困户36户带动贫困群众78名发展电子商务,今年还将强力打造京东集团电商扶贫示范县。目前,余关镇黄楝村村部屋顶安装17千瓦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已顺利通过技术部门验收并网发电,平均日效益达百余元。

抓就业,拓宽脱贫增收新渠道

“这是个小集镇吗?”“环境真不错。”平坦的村村路面,满眼绿色的道路林,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使观摩组成员们不时发出感叹!

走进杨集村,正值村里有庙会,整个村庄显得格外有人气,村旁的仙鹤纸业切纸加工车间内 更是“分外热闹”,机声隆隆,工人们有的切割,有的包膜,有的装箱,忙的不亦乐乎。

“现在年纪大了,出门打工都不人用,搁这儿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庭,农忙时还能干点地里活,工钱是计件,一月拿个1500多元,怪美。”村民刘喜芝聊起待遇满脸喜悦地说。

原来,这是该县通过抓就业,拓宽脱贫增收新渠道的又一举措,把土地资源、就近就业、扶贫资源精准调控,结合产业集聚区各企业实际,使车间向农村延伸,创建“扶贫车间”,扶持群众转移就业脱贫。该县仙鹤特种纸业围绕贫困村建立切纸加工点,把对知识、技能要求不高、劳动强度不大的车间搬以贫困村,把厂区建到贫困群众家门口,让家庭负担重、走不出去务工的贫困人足不出村就能挣到钱儿。据了解,该企业已在内乡县30个贫困村建成了切纸加工车间,实现了3000多名贫困劳动力增加务工收入。

该县围绕到2017年底实现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有一人转移就业的目标,在创建”扶贫车间”的同时,实施龙头企业帮带,牧原公司发酵放大每个链条节点上的脱贫效应,有7000人在该企业务工就业,优先聘用贫困家庭劳动力,建立有机蔬菜基地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沼气安装和使用,成立1500万元教育基金,助力教育事业、资助贫困家庭学生。与此同时,积极开展返乡创业帮扶,带动贫困人口就地就业。狠抓技能培训,先后投入各类技能培训资金500万元,对贫困农户进行林果、食用菌、电脑操作、汽车驾驶等技能培训,启动了“千人电商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培训4期300余人。

抓搬迁,建设安居乐业新家园

“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使我住上新房子。”观摩组来到余关镇黄楝村王廷会家,王廷会热情地迎上来握住大家的手激动地说。

今年53岁的王廷会,常年有病,妻子智力有些差,女儿上小学,家庭负担大。结合他家情况,经县帮扶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和支村两委商议,对王廷会一家实施了易地搬迁,从原来陈旧的屋架房住进了翻新的平房;介绍他到牧原务公司签订务工协议,每月2000元,年收入可达2.4万元,实现了就近务工;通过“公司 支部 贫困户”模式,实施光伏扶贫,一年可给他家3000元的分成;通过国家、牧原公司和农业部门出资为贫困户建立沼气池,实施沼气扶贫,年可为他家节省燃料费500多元。通过这四种帮扶措施,王廷会家一年可达近3万元收入,今年就能够成功脱贫。

为确保贫困户如期实现精准脱贫目标,该县在易地搬迁工作中,积极探索“压茬搬迁、梯次推进”模式,鼓励部分经济基础稍好的农户到社区、集镇或县城购买存量房,原住房屋经评估作价给特困户居住,切实解决部分房舍差、生活艰难贫困户的居住问题。

“七沟八岭一面山,沟沟湾湾村相连”这是对旱作丘岭农业乡镇余关的真实写照。该镇的子育村地处浅山丘陵区,部分贫困户居住环境差、生活用水难、交通闭塞,为彻底改善贫困户住房现状,子育村按照易地搬迁政策,在贫困户自愿搬迁基础上,进行了集中安置。目前,正按照“贫困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突破25平米”的政策要求设计3种不同户型住宅,正如火如荼地建设。

观摩组走进子育村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映入眼帘的“新村”令人耳目一新:宽阔的文化广场,错落有致的别墅式农家小院,在原生态的核桃山环围下,构成了一幅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图。

与些同时,该县按照政府主导、实体动作、市场配置、社会参与的原则,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落实易地搬迁任务。并制定差异化补贴政策,鼓励贫困户向集镇、农村社区、城区搬迁或通过投亲靠友、搬迁安置。着力解决搬迁对象的后顾之忧,完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制定搬迁对象的就业、就医、就学规划,使其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眼下,该县精准施策,助力脱贫攻坚“组合拳”打的风生水起,组建的88个工作队,选派88名第一书记,275名优秀年轻干部全部驻村帮扶,35名县处级干部,县属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到乡到村到户,明确职责,强化力量,真正做到了干部驻、部门帮、企业扶。全县上下扶真贫、真扶贫,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氛围浓厚,信心十足。(生俊东 庞磊)




编辑:张龙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大河网 | 作者:大河网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