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生活网 | 南阳本地通 | 南阳影讯 | 南阳公交 | 南阳地图 | 南阳天气 | 南阳商圈 | 南阳连锁品牌 | 南阳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南阳
切换城市
南阳生活网 > 南阳本地新闻 > 桐柏县将47个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在贫困村

桐柏县将47个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在贫困村

桐柏县将47个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在贫困村。

带着孩子来挣钱——埠江镇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假发生产车间。

在工厂就业不耽误哄娃?打工挣钱的同时还能种地?

是的,在桐柏县,这种看似不可能的事儿,的确是真事儿。

深秋时节,走访桐柏县城乡,一个个统一模式的厂房仿佛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它们坐落在村子边、道路旁,犹如颗颗珍珠,镶嵌在桐柏山间,给贫困人们带来了致富的曙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精准扶贫就业基地。

“我们把就业基地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在全县扶持建成扶贫就业基地47个,规定每个就业基地贫困人口用工比例不得低于40%,由此带动了4000余人稳定脱贫。这一创新适应了精准扶贫的现实需要,焕发出无限活力。”桐柏县委书记莫中厚告诉记者。

今年9月8日,省政协主席叶冬松在桐柏调研期间,对桐柏县建设就业基地助推精准脱贫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南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把桐柏这种产业扶贫新方式誉为“桐柏模式”。

就业基地新在哪?县奖补,乡拥有,村受益

“做衣服、缝扣子,没想到我这不中用的人也有法儿挣钱了。干活儿就在家门口,也不耽误家里的事,这基地真是好。”桐柏县城郊乡北杨庄村村民董作琴说。

董作琴长期患有糖尿病,无法“干重活”。儿子外出打工,女儿还小,全家生活全靠3亩稻田和丈夫打零工的收入来维持,十分困难。她口中的“基地”,就是建在本村的精准扶贫就业基地。

同样,位于淮源镇淮源村的扶贫就业基地虽坐落在山村,却显得十分正规。入驻的桐柏县淮源国生艾制品有限公司,就是围绕当地特色产业——艾产业创办起来的,已吸纳110名周边村庄的贫困群众在这里稳定就业。今年50多岁的魏姓村民主要工作是制作艾条,四分钱一根,每天制作1000多根能为她带来50块钱的收入。“手快的一天能做2000多根呢,已经很知足了,以前天天在家,一分钱挣不到。这里接送孩子上学方便,中午厂里还管饭。能挣钱还能管孩,还想啥呢?”

忧百姓之所忧,干百姓之所盼。桐柏县在精准识别的过程中,了解到有超过1/3的贫困户因子女上学、赡养老人无法外出打工,具有强烈的就近就业愿望。如何让这些贫困人员既不耽误接送子女上学,又能赡养老人,同时还能在家门口挣钱?桐柏县委、县政府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结合桐柏山区实际,围绕打通精准脱贫“最后一公里”、让包括留守妇女在内的弱势贫困人群迅速脱贫这一目标,创新产业扶贫思路,在全县15个乡镇同时开建“精准扶贫就业基地”。所谓“就业基地”,就是以贫困人员就业为目标,在老百姓家门口修建厂房,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特”经济,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厂务工,共同实现脱贫致富。为使这一新生事物成长壮大,县里明确了就业基地的权属和用途:就业基地由县政府按以奖代补形式投资,产权归乡镇政府所有,受益权归村集体。对入驻就业基地的企业,2019年之前免收租赁费。就业基地主要用于贫困户脱贫,每个就业基地贫困人口用工比例不得低于40%,鼓励招用更多贫困人口进入基地就业。县、乡、村联动,政府、企业、农户各得其所,“基地扶贫”新模式适应了精准扶贫的现实需要,激活了农村生产力,加快了穷乡僻壤村民的脱贫步伐,因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支持。

“干活能哄娃,打工能种地”,随处可见的标语,是对就业基地优越性的精辟诠释。

入驻项目啥条件?销路稳、效益稳、前景好

建立就业基地,项目入驻是核心。在项目选择和布局上,桐柏县既立足实际又兼顾长远,既注重解决群众现实需求,又确保项目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引进项目与脱贫需求的无缝对接。他们严格项目准入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明确要求以引进服装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项目为主。一方面,要求技术含量不高,就业门槛低,贫困群众经简单培训就能上岗;另一方面,坚持尊重市场规律,要求项目市场基础好、前景好、销路稳、效益稳。就业基地建设启动以来,审核通过的47个项目中,服装加工类18个,艾制品加工类9个,工艺品类6个,其他类14个。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曾有13个项目因不符合入驻要求而被淘汰。对通过验收已入驻基地的企业,建立日常运行监测、劳动用工监控、企业退出监管、生产运营督查、专班负责分包、奖惩等6大机制,确保基地规范、持续、健康发展。

入驻的项目生产经营如何,前景如何?记者一探究竟

国庆节前后,入驻回龙乡两个就业基地的桐柏美味源食品有限公司正在加紧生产。“基地做的是手工水饺,每天一两吨产量,产品销到郑州、武汉、长沙、福州、东莞等地,供不应求。”工厂不放假,开足马力投入生产,意味着在此务工的贫困村民收入稳定。记者不忍打扰正在埋头制作“王大娘”品牌水饺的工人们,悄悄询问美味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奇:“工人每月最高收入有多少?”“2500余元。”据王奇介绍,目前,回龙乡的两个就业基地已吸纳150余名贫困群众进厂就业,正可谓“一人就业,一家脱贫。”“企业拉着群众手,致富路上大步走。”“按照目前的态势,全乡两千余贫困村民如期脱贫不成问题。”回龙乡党委书记闫明月说,“为确保就业基地发展壮大,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我乡将建设与项目配套的荠菜、韭菜、大葱、茴香等无公害种植基地,面积约1万亩,由公司与合作社、农户签订购销合同,通过公司保底价收购,可保证亩效益5000元左右,带动3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

就业基地怎么建?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

“具体细节就不要汇报了,你就说说这个环节的工作还需要几天完成,怎么完成?”这是桐柏县委书记莫中厚、县长贾松啸深入一线督导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时常说的一句话。

七八月份,正值炎炎夏日,酷暑难耐,桐柏县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5名县委常委负责或牵头的就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统战部,具体负责每天的协调、督查、验收等工作,形成了县领导亲自抓、乡镇领导具体抓、分包县直单位协助抓的“三位一体”工作格局。每个乡镇明确一名班子成员、2名工作人员,定岗定责,全天候驻守就业基地施工现场。分包乡镇的县直单位分别派驻1名领导班子成员、2名工作队员吃住在乡镇,帮助做好就业基地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分包基地建设的县领导坚持做到心在基地、人在基地,每周到分包基地进行现场办公或指导至少3次以上,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各乡镇临时取消了所有的星期天,实行“5加2”(每周5天工作日加星期六、星期日2个休息日)、“白加黑”(白天黑夜不歇工)工作法,主要负责人坚守工地,靠前指挥,一线作战。为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各乡镇实行“时刻碰头会”、“天天汇报会”、“夜夜研判会”、“周周推进会”,书记、乡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县里加压增责,明察暗访,观摩通报,雷厉风行,不讲情面,狠抓落实。此外,还建立了就业基地建设微信群,通过微信平台每天比进度、亮成效。这些举措不仅提振了士气,还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基地工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发挥了关键作用。制定了环环相扣、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并全部落实到位,目前已经兑现近3000万元奖励资金,极大地激发了各乡镇建设就业基地的主观能动性。

为提高基地建设的质量,桐柏县国土、住建、规划、质量技术监督、财政、食药工商、消防、环保、电业等有关部门,把“严要求、高标准”贯穿于就业基地建设全过程,从选址、项目选择、开工条件、验收标准、产权归属、后期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确保就业基地基础设施与项目精准配套。比如,主体厂房要做到规划设计、规格模式、建筑材料、标识标牌“四统一”,每个就业基地都必须设置办公室、厨房、厕所和儿童娱乐场所等配套服务设施。在建设过程中,他们先后多次改进提升建设标准,有3个基地由于产权不明晰被叫停,2个基地被取消以奖代补资格,有11个基地第一次验收没有通过。

“在建设就业基地过程中,体现了‘桐柏速度’,体现了桐柏广大党员干部开放包容、担当干事、争先创优的精神。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双百双十’精准扶贫工程:即在15个有贫困村的乡镇新建、改扩建100个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在64个贫困村建设100个50-100千瓦的光伏扶贫项目,带动10000左右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打造10个规模化特色农业基地,实现农村10万人口免费健康体检。同时,积极推进基础设施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等重点扶贫工程。”莫中厚告诉记者。(记者郭启朝 通讯员杜福建文图)

欢迎下载新华炫闻手机客户端

打开微信,使用底部的\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新华网河南频道 | 作者:新华网河南频道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