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生活网 | 黔南本地通 | 黔南影讯 | 黔南公交 | 黔南地图 | 黔南天气 | 黔南商圈 | 黔南连锁品牌 | 黔南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黔南
切换城市
黔南生活网 > 黔南本地新闻 > 三问贵州“天保工程”:如何从绿水青山中掘金

三问贵州“天保工程”:如何从绿水青山中掘金

在基层采访时,记者听到最多的话有两句:一句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另一句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大家都有共识,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但对于第二句话,不少人有些困惑和急迫,怎么才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5月15日至18日,第一财经记者在贵州多地走村寨、访农户、穿林海,进果园、茶园、企业,实地探访天然林保护工程(下称“天保工程”),这一百姓口中的“救林工程”、“救命工程”19年来的实施成效。

“绿水青山”正在贵州多地变现为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第一批茶农或茶产业链上的从业人员,都已经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一批批刺梨、枇杷、脐橙种植或销售大户正在带动更多的贫困家庭迈向小康。在如今的贵州特别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要想找到一片荒山秃岭已十分困难。这里层林尽染,满目苍翠。

“贵州省实施天保工程19年,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民生也得到改善。贵州的有些做法是首创的,值得全国各地借鉴。”18日上午,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办公室信息处处长刘跃辉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贵州省黎平县上少寨一派青山绿水的景象。摄影/章轲

从贵阳机场出发,开车一个小时左右就到达黔南州龙里县。在去往谷脚镇茶香村的山路上,记者沿途看到两边的山上开满了粉红色的小花。

“这些都是刺梨花。”黔南州林业局副局长向其红对记者们说。

“好花红、好花红,好花生在刺梨蓬,好花长在刺梨树,哪朵向阳哪朵红。”这首布依族民歌《好花红》歌词中唱的好花,就是刺梨花。

刺梨被称为“三王之果”,维生素C、维生素P等含量非常高。向其红介绍,龙里县野生刺梨资源丰富,是当地的传统种植业。近几年,黔南州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等项目,大规模发展刺梨产业。全州刺梨种植面积达60万亩,占贵州省刺梨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

“刺梨产业已经成为黔南践行‘生态美、百姓富’发展理念的首选生态扶贫产业。”贵州省林业厅巡视员杨洪俊说。

贵州省贵定县刺梨种植基地山上竖立的“狠抓剌梨产业扶贫”的标语。摄影/章轲

龙里县茶香村过去是贵州省级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不到400元。天保工程实施后,贵州省农学院的专家在茶香村开展刺梨品种选育试验。此后,茶香村成为贵州省刺梨良种穗条和苗木的供应基地。仅此一项,全村年收入就有800多万元。

每年一到刺梨采收的季节,茶香村烂塘组村民李明权一家就开始忙碌起来。除了卖刺梨果,还自己加工刺梨干、刺梨酒,还开起了农家乐,再加上卖苗的收入,每年能有20多万元进账。而这样的收入水平,在茶香村比比皆是。

站在刺梨基地旁,龙里县茶香有机刺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燕启富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原来在广东等地打工,后来到贵阳做水果批发生意,偶然发现刺梨果脯产业这一商机,便毅然回乡创业,搞刺梨果脯加工。

2010年,燕启富接管了龙里县茶香有机刺梨专业合作社,会员由最开始的17人发展到目前的63人,种植面积也由最初的12.9亩扩大到了目前的63亩。通过刺梨种植、刺梨果脯加工、培育刺梨种苗等,将刺梨产业规模越做越大,带动了周边14个乡镇农户种植刺梨。

“去年分红时,社员人均12.3万元,多的拿到60万元。我们这里早就脱贫,奔小康了。”燕启富说。

贵州省龙里县刺梨产业商会会长、龙里县茶香有机刺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燕启富向记者介绍刺梨生长情况。摄影/章轲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中华网 | 作者:中华网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