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生活网 | 泉州本地通 | 泉州影讯 | 泉州公交 | 泉州地图 | 泉州天气 | 泉州商圈 | 泉州连锁品牌 | 泉州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泉州
切换城市
泉州生活网 > 泉州本地新闻 > 【泉州】发现第四只舞狮子永春童狮(上海加华龙狮武艺团)

【泉州】发现第四只舞狮子永春童狮(上海加华龙狮武艺团)

德化布袋狮 (翻拍)

石狮卢厝舞狮 (翻拍)

海峡对岸的台湾也有童狮表演 (网摘)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里,已收录了3只舞狮子――鲤城狮、石狮卢厝狮和德化布袋狮,不久前,新的消息传来,泉州发现第四只舞狮子――永春童狮。

新海路闽南文化保护中心负责人龚群群介绍,目前泉州舞狮主要有“鲤城狮”、“石狮卢厝狮”、“德化布袋狮”,皆列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现又发现“第四只狮子”――永春童狮。

童狮,顾名思义,即为年幼的狮子。

永春童狮是永春传统狮法技艺之一,所谓“青狮讲礼,童狮讲性”,《桃源杂记》记载:清代的永春武馆通常同时有这两种狮子,以做迎神庙会之用,有着“青狮出境,童狮坐镇”之说。

童狮,外形上没有青狮的剑眉,亦没有青狮的黑须与獠牙,其狮头以“团粉扎花”为标志,与青狮形成鲜明的区别;礼节上没有青狮的“三拜九叩,闻香嗅烛”之礼,其以“童性”为趣,不拘于礼,与青狮形成一种对应的考究;风格上没有青狮的沉稳干练,亦没有青狮的威严,其以上下跳跃腾挪,左右恋物戏耍,与青狮形成一种灵巧飘逸的对比。

在迎神庙会的各种民俗活动中,本境狮队以“出童狮”喜迎各方狮友为最高礼节,而掌狮头的又通常为狮队中辈分较高的长者,有本境狮队尊外来狮队为长的意思。

在清代,以“出童狮”喜迎狮友为名,印证各路狮队武功高低、狮法熟练程度是非常普遍的事情,特别是在青狮“吃祭桌”、行“三拜九叩”之礼的文狮表演过程中,旁边童狮的干扰最容易见证掌狮头者步法与身法的熟练程度,在高超的童狮狮法干扰下,没有经验的青狮甚至会迷失拜祭的方向,成为“瞎眼狮子”。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清末。新中国成立后,这种竞技性的狮法对抗活动渐渐少了,永春童狮的表演逐步融入了永春青狮的表演范畴,成为永春狮法技艺中一种谦卑的说辞,以致传统的永春童狮表演走向濒临失传的境地。

记者了解到,泉州最具威名的舞狮是“邰狮”中的“青狮白眉毛”,此南少林舞狮为泉州万狮之宗,敢于接受种种挑战,舞狮人身怀绝技。

泉州各地至今流传邰狮的许多武林故事。

如今,真刀真枪上演的邰狮绝技已难得一见,舞狮者也不一定非得习武之人。泉州舞狮追踪溯源,泉州现存的几大舞狮如“鲤城狮”、“石狮卢厝狮”、“德化布袋狮”,以及新发现的“永春童狮”,皆与少林功夫的传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鲤城狮 源自功夫的较量

南少林舞狮为泉州万狮之宗,鲤城舞狮人整理的资料中保留了一段历史的回顾。

清代手抄本记载,泉州南少林被降诏焚毁后,寺僧匿迹于山野中,在各地传授少林武功,后来又以“邰狮馆”名目创建舞狮馆,因此,过去的舞狮人常身怀绝技。表演者以各种兵器擒拿“狮子”,出阵时72人甚至108人形成阵法“杀”狮。

邰狮表面是舞狮,其实是功夫的较量。

石狮卢厝狮 舞狮队原为护村勇士

一百多年前,位于石狮的一个偏僻村子卢厝,因处于沿海,常有海盗出没,村里年轻人为保护家园,由广东请来少林和尚,习武健身,并成立了一支兼任护村队的舞狮队,邻近乡村也纷纷加入。再后来,该村的舞狮队为保护地下党支部的安全,做出了很大贡献。

德化布袋狮 舞狮好手是拳师

明朝嘉靖年间,布袋狮已在德化盛行。

狮头由竹片搭成框架,以牛皮制成,德化布袋狮为南狮中的一脉,打法有“狐狸洗脸”等套路。德化赤水的许氏家谱、西敦林氏家谱记载,一些著名拳师都是舞狮好手和“狮父”(舞狮的领头)。

明末清初,德化有“戏狮”习俗,俗称“拼馆”,设五关卡,迎狮、接礼、文会、演技、武比,即使武艺高超者也不敢轻易以传说中的“青狮白目眉”出阵。

现在,德化布袋狮依然存在民俗活动中,继续保留下来。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搜狐体育 | 作者:搜狐体育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