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生活网 | 汕头本地通 | 汕头影讯 | 汕头公交 | 汕头地图 | 汕头天气 | 汕头商圈 | 汕头连锁品牌 | 汕头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汕头
切换城市
汕头生活网 > 汕头本地新闻 > “向外借智”打造【汕头】创新驱动“新引擎”

“向外借智”打造【汕头】创新驱动“新引擎”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将中以(汕头)合作区定位为“创智新硅谷、生态健康城”。受访者供图

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毗邻汕头大学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地理位置优势得天独厚。 高凌 摄

6月28日,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战略规划公开竞赛成果专家评审会在汕头召开。在当天的评审会上,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为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设计的发展战略规划方案,经过9名国内顶级城市规划及相关业界专家的综合评定,取得优胜。

“该方案更加契合金平区与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实际,有很强的前瞻性。”在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战略规划公开竞赛成果评审会结束后,汕头市委常委、金平区委书记吴启煌如是说。

此前,该竞赛共吸引了14家国内外知名规划团队参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的方案何以获得评委们的肯定?评委们对该方案及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余丹

规划围绕生态健康和科技创新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三所所长裴新生现场介绍他们的设计方案。

规划中,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将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为“创智新硅谷、生态健康城”,引导其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科技城,潮汕地区产业转型、功能升级的战略支撑以及展现山水特色和潮汕文化的生态新城。

规划充分把握合作区核心创新要素,以创新为主线,坚定走知识型创新发展路径,并提出“科学园—技术园—产业园”多层级合作的创新空间模式。接纳创新要素转移,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构筑广东研发“新三角”,衔接沿海创新带;建立全创新产业链,带动区域的产业转型与功能提升;强化汕头龙头地位,推动汕潮揭一体化发展。

此外,规划以生态优先为根本,把握创新空间的共同特征,研究创新主体的多元需求,提出山水融城的生态环境、四区联动的空间结构、多元复合的创新功能、开放共享的创新环境四大核心战略,聚焦创新空间;从综合交通、生态修复、城市安全与重大基础设施布局以及环境保护四个方面,构建了完善的支撑体系。

裴新生告诉记者,为了做好这份规划方案,他们前期团队多次来到汕头考察,花了3个多月时间驻扎在汕头,了解汕头的经济发展和人文风情。而在评审会前,专家组也实地考察合作区现场,沿途察看中以科技合作园区、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重要场址,对汕头西部以及合作区的相关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定位完整布局灵活获评委肯定

当天评审会上,3个入选的参赛单位分别进行了成果汇报,专家提出针对性的专业点评意见。最后,在对各参赛单位提交的竞赛方案进行了综合评定的基础上,专家组评选出优胜方案。那么,本次竞赛中专家们的评定标准是什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胜”在哪?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屠启宇表示,一个好的战略规划有两个检验的标准,一是有没有兴奋度,二是有没有执行性。此外,有没有大的愿景,这个愿景又该如何实现,都是审议中以科技创新合作区战略规划的标准。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温春阳则比较关注定位问题。“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园区,它既要依托两个高校,又要和汕头未来的产业、思路结合在一起。”温春阳认为,在定位问题上,应该偏向于强调产城融合,这一点上,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定位“创智新硅谷、生态健康城”比较完整。

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信息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郭亮则认为,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的规划需要考虑创新合作的发展理念,产业发展,整体规划等问题,相较之下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方案在空间布局上比较灵活。

上海浦东新区城市规划协会会长朱若霖表示,群众的接受度、落地的风险、案例的借鉴、产业的支撑和可操作性都是规划方案需要思考的方向。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方案体现出四区联动定位,而且其定位和潮汕城市群的发展联系起来,把合作区作为基地,通过辐射作用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值得赞赏。

合作区应注意开发时序及逻辑

虽然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的方案胜出,但评委专家们还是对方案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温春阳指出,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的建设用地为30平方公里,其中产业用地接近7%定位为高端制造业,但用地比例中的产业用地还不足以满足定位要求;此外,合作区南面有榕江、湿地,北面有山,在用地有限的情况下,是否还要拿出15%的用地去作绿地,这个问题需要探讨。对于个别村庄是否保留和拆迁也需要好好考虑。

“汕头要有危机意识。”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总规划师邹兵认为,汕头的周边有珠三角、海西经济圈,定位决定城市发展取向非常重要,“要将合作取得高度上升,发展成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合作区,才能真正实现合作区的发展。”同时,邹兵指出,对汕头中以合作区而言,创新的人才和产学研一体化,配套高端的居住环境不是关键,如何给人才创新创业提供适宜的空间才是关键。

屠启宇表示,规划人员要注意产业发展是一个过程,不可能直接绕过制造业,产业用地比例要再考虑。此外,合作区应注意开发时序和其背后的逻辑,要结合本区目前的现状和未来的可能性,这方面后期还要花大量的精力去调研,“初期要符合市区两级的财力,要持续出现阶段性成效,才能使70多平方公里出现持续滚动开发。”

评审会结束,裴新生表示将以优胜方案为基础,根据专家组评审意见,充分吸纳其他竞赛方案的优点,并吸取规划方案公示收集的各方意见和建议,编制完成最后的综合成果。

国内顶级规划专家支招中以合作区规划建设

有条件成为汕头第四次开放“新引擎”

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余丹

在此次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战略规划公开竞赛成果专家评审会上,专家们除了对发展战略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定,还对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未来规划建设发展提出了真知灼见。

打造省内创新“新策源地”

“汕头历史上有三次开放,第一次是下南洋时期,以劳动力输出为代表;第二次是口岸开埠时期,以商品输入输出为代表;第三次是经济特区时期,以资本输入输出为代表。”业界专家、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戴晓波教授认为,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依托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汕头大学,同时引进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将成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国际创新合作和国际技术转移的载体,有条件成为汕头第四次开放的新引擎——技术输入输出为代表。

戴晓波教授说,目前,广东省形成了以广州和深圳两市为极核的创新格局,受距离衰减效应影响,汕头所在的潮汕地区很难接受两市的创新辐射带动。因此,可利用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强大的科教实力和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的机遇,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打造省内创新新策源地,形成“研发三角群”,辐射带动粤东地区发展。

依托优势资源对标参考成熟园区

戴晓波教授认为,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需要突破的点在于“园如何去建”,建议对标中关村、张江科学城,“科学园和科技园一字之差,但差别很大。”戴晓波教授说,中以合作区可以按照科学园的模式组织,通过“科学园+技术园+产业园”的多层级创新空间协同模式,建立全创新产业链,带动区域的产业转型与功能提升。

“汕头应利用特区政策优势,依托合作区优势资源,参考上海自贸区经验,选择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为重点领域,争取技术离岸和信息离岸政策,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打造‘科技自贸区’。”戴晓波教授说。

对此,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屠启宇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从以色列理工学院过去的发展案例来看,在走出以色列后,以色列理工学院对标的都是一流城市,汕头能否达到这个高度?“操作上,以色列理工学院到汕头,汕头能否吃得下这个‘肉包子’,到最后是一个品牌输出还是真的是一个‘肉包子’?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在这里可能是一面旗帜,能否利用这面旗帜吸引更多的人才与企业,汇聚更大范围的相应资源,甚至吸引其他国家的相应资源,是一个需要长期考虑的问题。”

应以创新合作发展理念为基础

那么,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应如何布局?

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信息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郭亮认为,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的规划需要考虑几点:规划要以创新合作的发展理念为基础,吸取国内其他中以合作区的经验教训;在产业发展方面,未来的产业会和现有的产业产生什么关系,需进一步考虑;在合作区整体规划方面,中以合作区不只是产业区,更是一种产城融合的发展,因此要有新的要求,如紧密衔接支柱空间,减少对于快速交通工具的需求,但对于区域内的轨道交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交通系统的组织上需要做进一步工作,因为这不是一个独立的区域,所以交通体系必须服从于周边整体区域的布局。”

“合作区的空间布局、外在形象,要营造富有生机的形象,此外环境也很重要,不是冷冰冰的环境,而是宜居的、让人感到幸福的环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刘宛建议,应注重设施的先进性,要和周边城市有联系,发挥生态良好的优势,强调文化的丰富性,体现以色列理工、汕大和城市的关系。“要做伟大的勾画,也要谨慎行动。”

汕头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润中则认为,第一要加强战略研究;第二要站在大汕头湾区的角度;第三要加强与城市生态规划的衔接;第四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其他中以合作区的经验教训、汕头本身产业的统整、可操作性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起步区的选定,能否带动之后的发展,都需要考虑。”上海浦东新区城市规划协会会长朱若霖说,中以不只是金平区的事,也不只是汕头市的事情。应该开始研究针对中以合作区的政策方针,包括辐射的地区,不只在70多平方公里内做文章,才能真正做大做强合作区。

让以色列文化在汕头开花结果

“这是历史交给汕头的任务,汕头要抓住这个机会。”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学强说,中以合作区要注意研究潮汕地区的文化和以色列地区的文化,让以色列的项目可以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教育不一定带动产业发展,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性。从城市形态来说,要注意考虑潮汕地区一体化的问题,实现粤东三个城市一体化,发展力量才会强大、发展后劲才会更足。最后,要高度重视绿色生态的保护和利用。

汕头市委常委、金平区委书记吴启煌:

将合作区建设成为国家层次创新中心

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余丹

南方日报:编制中以合作区发展战略规划,这是省、市瞩目的大事,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对金平乃至汕头有什么重大意义?

吴启煌:去年以来,金平区抢抓汕头国家高新区获批、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正式去筹招生的历史机遇,立足全市工作大局,以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依托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创新优势,在西片区规划建设70.77平方公里的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目前已取得阶段性的明显成效。

广东是中以经贸合作和创新合作的领先践行者,规划建设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是金平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加快振兴发展战略,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入大汕头湾区城市建设格局的重要战略平台,对进一步加强金平乃至整个汕头与以色列在文化、教育、经贸、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全区、全市园区建设、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通过高水平、大手笔规划建设合作区,充分对接、吸引、集聚以色列和海内外科技、创新、人才、产业优势资源,推动城区功能布局实现战略性优化,建设成为与世界融合的中国“南方硅谷”、中国创新中心,带动金平乃至汕头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效提升汕头作为“一带一路”关键节点的集聚力和辐射力。

南方日报:接下来将如何推进合作区建设?金平区对合作区的未来发展有怎样的展望?

吴启煌:入选公开竞赛活动的规划团队,他们的规划理念为合作区建设提供了多元的智慧题材,开拓了合作区发展思路。我们将会抓紧编制完成《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战略规划》(综合成果),报市委、市政府审批通过后,按照规划要求贯彻实施,集全区之力,整合一切资源,扎实推进合作区建设。

接下来,合作区将在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坚持智慧、绿色、国际发展理念,以创新创业为驱动,以综合开放合作为支撑,以国际化城市社区打造和综合治理为载体,同时紧紧抓住金平特有的优势以及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创新优势,对接以色列及海内外科技、创新、人才、产业优质资源,构建全产业链孵化载体,推动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形成整个粤东地区的创新、创业辐射带动效应,将合作区建设成为国家层次创新中心、孵化基地、创业平台、人才高地,使其成为中以创新合作新标杆和汕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粤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南方网 | 作者:南方网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