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生活网 | 沈阳本地通 | 沈阳影讯 | 沈阳公交 | 沈阳地图 | 沈阳天气 | 沈阳商圈 | 沈阳连锁品牌 | 沈阳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沈阳
切换城市
沈阳生活网 > 沈阳本地新闻 > 改革成果是拼出来闯出来的

改革成果是拼出来闯出来的

综合改革方案获批让沈阳机床的年轻人干劲十足。

改革是什么?一个宏大的概念落到每个个体身上,会有不同体会。

从“车工”变为企业内部“创客”的马狄和姜滨;结束“日漂”“深漂”生活,投身家乡建设的“技术男”卜庆晗;把目光、步伐更多投向、聚往沈阳的众多老乡、校友、战友们……他们朴实的言语,描绘出改革进程中不断蝶变的真实沈阳。

“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点战略安排。

沈阳人说:要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必须有非常之精神、非常之作风、非常之作为,必须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实现沈阳战略地位的历史复兴,既等不来更熬不来,只能靠实干拼出来、闯出来。

走进这座城市,让我们看看她的开拓者、建设者们如何奋进攻坚、履践使命,怎样把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加油干,明天一定会更好

走进沈阳机床数控车间,上百台整齐排列的i5智能机床正在繁忙工作,几名工作人员轻步穿行其间。

“这几台智能机床,就是属于我们刚刚启动的3个创业团队的。”在金属制成的“双创”LOGO旁,沈阳机床双创业务项目经理郑云龙接待了记者。

“2017年12月,沈阳机床的综合改革方案经国务院审议通过。重组融合优质资源,打造沈机智能、沈机国际、‘双创’三大产业集群,是综合改革方案确定的十项改革措施之一。”郑云龙说,“现在,我们有了轴承座、电机座、联接盘加工3个创业团队,双创产业集群的构建方案、商业计划也已基本完成。”企业内部创业,怎样操作?目的是什么?

郑云龙告诉记者,沈阳机床综合改革不仅承担着创新突破、立出国有企业改革脱困样板的任务,还要努力发展智能制造、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双创”产业集群所瞄准承接的,就是智能制造以外的传统制造业务。

具体来说,每个创业团队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由集团设立的双创基金和员工出资组建。“母企业”变成了大平台,提供场地、设备等生产资源,创业团队的产销对接大部分来自于沈阳机床内部的云平台,也可以对外承接,有订单有生产即“开机付费”。

刚三十出头的马狄和姜滨是新组建的创业团队成员。马狄说:“改革就是要有变化,越改越好嘛!公司发布消息,我俩就报了名,考入了创业团队。”

“问我变在哪?首先是身份和感觉吧!”姜滨说,“以前是给企业打工,现在给自己干活;以前只要把自己的工序做好就行,现在连财务知识都得学。减少损耗,提高效率,就能多挣!只要咱加油干,明天一定会更好!”

从员工、企业的一个“点”放大延展,沈阳全面纵深推进改革的步伐清晰可见。

沈阳把国有企业作为振兴“龙头”,必须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市领导“一对一”“点对点”推进重点国企改革工作,沈阳机床、沈鼓、东药、北方重工“一企一策”改革进展顺利。

证拿到手里都是热乎的

沈阳城区中心有一座已经为沈城人民服务67年的老建筑——原市政府办公大楼,如今作为沈阳市政务服务中心新址刚刚启用。

提前预约的市民耿女士只用了25分钟,就拿到了施工许可证的正本副本。对于这样的办事体验,耿女士感慨道,“证拿到手里都是热乎的!”

群众体验的快,只是沈阳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带来的直接变化之一。

沈阳把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新一轮振兴发展的主要切入点,作为回应社会关切、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哪有问题就从哪改起,哪有需求就从哪做起,举全市之力优化环境,倒逼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解决企业跨区迁移难等一系列“啃硬骨头”举措接踵推出实施。

目前,沈阳已有三批共71项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举措进行推广,行政效能提升50%以上;通过开展专项整治,窗口服务投诉下降了90%;以问题倒逼整改,解决群众诉求12.9万件。去年1至11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5.6万户,同比增长63.76%。

沈阳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负责人介绍,政务服务中心正在筹备开设商事登记一证领表、全程代办、政务APP等新业务。比如企业办理工商登记,不用再填表,带一张身份证来就可以了。“我们想通过一系列改革,真正将权力变为服务的内容和过程。”

带动更多校友投资兴沈

转型,需要人来实施;升级,需要产业支撑。如何让人才“流”进来,让技术、产业“聚”过来?改变外界对沈阳的固有印象,切实提升城市吸引力、凝聚力,迫在眉睫。

去年9月,沈阳发布24条人才新政,重创新、重服务、重人才生态营造的人才战略框架清晰呈现。

去年11月,“引老乡回家乡、引校友回沈阳、引战友回驻地”即“三引三回”活动在沈阳全面启动。

从引才育才突破、积聚发展合力,是沈阳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创新之举。一大批老乡、战友、校友爱沈兴沈之情被点燃。

孙琦,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基金管理合伙人,毕业于东北大学。在沈阳市委、市政府日前举办的“三引三回”代表座谈会上,他激动地说:“如今的沈阳,产业、人才储备和投资环境等方面优势愈发明显。我愿意和我的母校一起,带动更多校友投资兴沈。”

为什么选择沈阳?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曾在日本工作6年、“深漂”两年,现任东网科技产品总监的沈阳人卜庆晗这样回答:“回家乡追求梦想算理由吗?在我的梦想里,不只有升职加薪,还有我妈亲手做的烧茄子。”

沈阳对于人才的需求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得到的回应也真挚而热烈。

在沈阳市政府与东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市校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中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朱京海激动地说:“从烽火硝烟中走来的中国医科大学把自己历史中最长、技术水平最高的一段给了沈阳,借市校合作之机,进一步夯实双方携手合作的土壤,为辽沈振兴发展共谱新篇章。”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东北新闻网 | 作者:东北新闻网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