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生活网 | 温州本地通 | 温州影讯 | 温州公交 | 温州地图 | 温州天气 | 温州商圈 | 温州连锁品牌 | 温州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温州
切换城市
温州生活网 > 温州本地新闻 > 当红U23足球之旅:改位置请教名宿 回鲁能为正名

当红U23足球之旅:改位置请教名宿 回鲁能为正名

记者刘翔宇报道 U23亚洲杯上,尽管中国队未能小组出线,但有几名球员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除了韦世豪,姚均晟也是其中之一。一个温州孩子,在大连学习,期间去上海训练,最终在鲁能成长,再到葡萄牙留洋,上赛季租借梅州历练,好一段“奇幻漂流之旅”。

姚均晟说话时,偶尔会蹦出几句“海蛎子味”的,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大连人,还有说他是山东的。但实际上,姚均晟是地地道道的温州人,再准确些,是温州洞头人。

温州人家家都有本生意经,这不假,洞头姚家,同样如此。

姚均晟的父亲叫姚海荣,身边的朋友都叫他老姚。老姚这一辈有4个兄弟和1个妹妹,老姚是长子,也是生意人。姚均晟之所以说话偶尔带些东北口音,和老姚的经历也有些关系,“我父亲一直在东北这条线上做生意,高中毕业后,我也开始跟着父亲跑生意,后来就在东北定下来了。”老姚说。

1990年,所有人都南下捞金,老姚却选择随父亲北上,最终他看中了大连。温州人做生意全国出名,那里的人脑子活、胆子大,更重要的是,能吃苦,肯为未来打拼。

北上的老姚,是典型的温州男人,在大连白手起家。说是做生意,其实就是开小店的“个体户”,“甚至连店都算不上。”老姚说,他最初在大连卖五金机电的市场里租了个柜台,卖温州产的电器配件,后来生意逐渐做大。

老姚媳妇也是温州人,一起在大连打拼。1995年,他们的儿子出生,取名的时候,要本想叫“姚晟”,“晟”是中午12点的太阳,意味着最耀眼的光芒,后来两口子想了想,还是要三个字的名字,就在中间加了个“均”字。

生姚均晟时,夫妻俩回了温州。老姚是长子,姚均晟是长孙,所以小名叫“大宝”,直到现在,姚均晟的教练、队友,还都亲切地叫他“大宝”。大宝出生的第二年,一家三口就回了大连,现在,老姚定居大连,只是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会回老家。

老姚家没有从事体育工作的,夫妻俩一直做生意,起初也并不喜欢足球,不懂足球,“那时候只知道大连每个周末都有足球比赛,足球明星的名字能叫上几个,但真算不上球迷。”老姚说,如果不是在大连,这样一个典型的温州家庭,肯定不会与足球发生关系。

姚均晟从小就喜欢球,老姚说,“这或许是他的天命”。

“从大宝会玩开始,就喜欢球,无论到哪玩,总带个圆的东西,哪怕气球都喜欢。”老姚说,等大宝再大一点,会看电视了,别人都看动画片,他天天看的都是《足球小将》。

有一天,大宝在楼下的小区踢球玩,被一个邻居看见,邻居问老姚,“你这孩子踢球这么带劲,是不是在东北路学球的”,老姚莫名其妙,“没有啊”,那人还不信,说了句“肯定是”---这个邻居是个球迷。

这次不经意的对话,触动了老姚,他想不如让大宝真去踢球,“就当锻炼身体”,这才有了后来的事。

当时,姚均晟小学二年级,在刘家桥小学,老姚找了校长,看看能不能把孩子介绍到东北路去学足球,结果校长说,不用去那边,自己学校里就有足球培训班,每天下午三点半到五点上课。说是培训班,其实只有20多个学生和一个老教练,老教练叫从润之,是省体工队下来的,当时他租刘家桥小学的操场,自己开班带些孩子,算是老一辈的基层足球教练。

老姚心想,这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让孩子踢球,主要还是锻炼身体,离家近些更好,而且,大宝是不是踢球的料,还得让教练看看再说,“校长叫我当天下午三点去球场,我就过去了,和丛指导说了下情况,他说让大宝拿个球踢两脚看看,而且不能告诉孩子有人在看他。”老姚说。

那算得上是姚均晟人生第一次试训,当时他只往墙上踢了三四脚球,一老教练就赶紧把老姚叫了过来,“这孩子是左脚,我要了。”

当天下午,姚均晟开始了人生第一堂足球训练课,那是小学二年级的秋天。

一个偶然促成加盟鲁能足校

老姚不甘心,最重要的是大宝自己喜欢踢,而且他始终记得从润之跟他说过的一句话,“老姚你听着,大宝将来就是一个小中场,你就等着看吧。”

“现在回头看,老头说的特别准。”老姚说。后来,听说大连市足协有个队,老姚就带着大宝,自己找过去了,大宝当时已经有了些底子,基本功比其他小孩都好,自然被录取,开始在那边踢球边上学,当时是五年级。南方孩子聪明,姚均晟文化课一直不错,始终是班里前5名。但这时候,其他孩子比姚均晟长了一大截,尤其身边都是北方孩子,身体成为了他的弱点。

教练自然也是这么想的。“那边的教练觉得大宝有灵性,但觉得大宝身体不行,南方孩子就是个小,叫我们就不要踢了,好好念书,都来安慰我。”几个教练都跟老姚说,叫大宝别踢了。老姚看着自己儿子,的确身体上太吃亏,他也有点动摇了。

可就像老姚自己说的,一切都如同天命一般,他后来在大连那个队里,见到了另一个球员的父亲,那个球员,是高天意。

“当时他带着孩子(高天意)先后到过青岛、鲁能,都不太行,最后回到大连。我们就一起聊天,他爸说,五一的时候,鲁能那边有比赛,咱俩带孩子再过去试试。”当时老姚并不知道鲁能这些球队,他只是不想就这样让大宝放弃,所以两人约好五一一起去山东。

当时是全国李宁杯少年邀请赛,高天意爸爸认识鲁能的教练,帮着老姚搭了个线。当时比赛已经开始,老姚和教练说,“我是从大连来的,能不能让我的孩子打会比赛看看。”教练说行,踢会吧,那个教练就是最初带鲁能95的吕大伟。

就这样,姚均晟踢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场正式比赛,他上场的时候,比赛剩下最后20分钟。比赛中只有一个画面让人记忆深刻,姚均晟一个脚后跟传球,另一个球员插上,破门得分。或许就是这个球,打动了吕大伟。第二天,姚均晟又多打了一场比赛,鲁能足校招生办的人也在现场看着,赛后他们向老姚发出了邀请函,希望把大宝留在足校,最开始老姚是拒绝的,他要回大连,和家人商量一下。

随后,鲁能足校表示出了足够的诚意,“招生主任郭主任、教练,每天一个电话,希望让大宝来。他们说7月份在烟台有个比赛,让我带孩子过去再踢踢。”老姚说。那个比赛他们去了,大宝跟着鲁能95年龄段的球队踢,打得还可以,但打完又回了大连,还是没下决心。

让老姚犹豫不决的,还有另一件事。两次去山东比赛期间,他去了上海,那边有个很出名的足校,他也想去看看,“毕竟上海离温州还近些”。

不过,当时上海足校的校长,还是劝他不要让孩子踢了,“他说,踢球的没一个好孩子,都是学习不认真的,或者家里没人管的,应该让孩子念书。”被这么一说,老姚又有些动摇了。大宝大连学校这边,也劝两口子,让孩子继续读书,因为那会儿成绩确实不错,看起来就是个聪明孩子---但大宝自己想踢球,那边鲁能也一直催。

老姚知道大宝的心思,他看得出孩子有多爱足球,“在大连的时候,大宝做过球童,开场仪式过后,别的孩子都跑出来了,就他在场地里迟迟不愿意出来,我知道他对足球的渴望。”

一天晚上,全家人终于做了决定。“妈妈,你让我去鲁能吧。”大宝哭着央求,“你让我去吧,那边有专业队,也有校队,我要是第二年进不了专业队,我就回来,回来念书。”母亲到现在还记得,大宝当时坚定的眼神,从那时起,父母开始顺着他来。

“孩子喜欢的事情,还是要支持。”老姚点了头,那是2006年。

最初一个人躲被子里哭

鲁能足校的收费,一年学费1.68万,但只收大宝1.28万,少了4000,这是对好苗子的认可,后来,干脆不收费了。

姚均晟是乖孩子,这是所有老师、教练对他的评价。在足校期间,大宝的学习一直在前头,还做了英语课代表,在足球上,教练也说这个孩子脑子灵,技术好。

看起来一帆风顺,唯一的问题,是想家。

当时,鲁能足校给家长提供宿舍,可以陪读,部分球员的家长常年都在,比如韦世豪的爸妈,经常轮着班来潍坊,但大宝爸妈来的并不多。

老姚经常出差,有机会路过潍坊,就呆个两三天。

大宝去足校的第一年,有次老姚过去,住在宾馆,半夜的时候,大宝自己从学校跑到了老姚这边,“孩子说想家,要跟我一起睡。”夜里,大宝还起来哭,“爸,我受不了了”,老姚看着心疼,“我知道他压力太大了”。

睡醒后,老姚说,“我们回家吧,不踢了”,大宝却摇头。

“小时候都想家,而且我小时候还属于爱哭的那种。”姚均晟说,刚去足校那一两年,离开家生活,队友也不熟,确实煎熬,“那会儿我们住宿舍,六个人一间屋子,有时候实在顶不住了,我会蒙在被子里哭,要面子,怕别人看着。”虽然想家,但他不敢给家里打电话,因为“一听着声音就更绷不住了”。

对于足球的热爱,让他坚持了下来。姚均晟逐渐明白,谁也帮不了他,需要自己过这一关。

“一开始生病,还会和家里说,后来他也不跟我们说了,都是教练给我们打电话。”老姚说,他知道大宝一直挺着,“他一直是个很懂事的孩子”。

鲁能足校是姚均晟职业生涯的起点,“踢球的孩子并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踢球要用脑子,球商高很重要。鲁能足校是正规的学校,不会让孩子踢球而耽误学习,我对当时学校‘文体并进’的办学思路是非常认可的,学校也是一直这么坚持做的。鲁能足校的文化教学水平虽然跟全日制学校没法比,但他这些年在文化学习上还是有很多收获,当初送他来足校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学校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球星路和此前‘要做球星先做人’的校训。这一点我永远记得,去学校我就看,我总是跟孩子提起这些。这么多年来,足校的老师、教练及领导在大宝身上倾注了很多心血,不论走到哪里,大宝都不会忘记鲁能对他的培养。”老姚说。

在足校生活,起初家里一个月给大宝200零花钱,他还不要,“妈妈给我钱干嘛,我不用钱,花不了”,后来逐渐长大,开销也大了些,零花钱涨到了500,父母开始让他养成记账的习惯。

“不是不让他花钱,但要让他从小有理财观念,让他知道这个钱怎么来,怎么花的。”大宝记了三个月的帐,家里说就不用再记了,知道了就可以。

当时鲁能的孩子都穿的很好,都是正品球衣球服,鞋子都要上千,喝的都是特仑苏。

大宝一直都是穿双星,到了鲁能,老姚带着他去了商场,说要买双好球鞋,买好牛奶,但大宝从来不让买,胶鞋+鲁能运动服,是大宝的标配。

其实,老姚家里条件可以,但孩子脑子里有这样的习惯,从来不浪费。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新浪体育 | 作者:新浪体育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