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生活网 | 信阳本地通 | 信阳影讯 | 信阳公交 | 信阳地图 | 信阳天气 | 信阳商圈 | 信阳连锁品牌 | 信阳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信阳
切换城市
信阳生活网 > 信阳本地新闻 > 老蒋的这个决定,真的为害百姓几十年么?

老蒋的这个决定,真的为害百姓几十年么?

原标题:老蒋的这个决定,真的为害百姓几十年么?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

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中原门户大开。日军迅速沿陇海线向西进攻,威胁郑州,眼看民国陪都武汉即将不保。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下令扒开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花园口的黄河南岸大堤,史称花园口决堤。

历史上把花园口决堤和长沙大火、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为中国抗战史上三大惨案。但有人也认为这是蒋介石面对咄咄逼人的日军兵锋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肉计,究竟谁是谁非呢?

决堤阻挡日军的提议早就有人提出过

蒋介石不是第一个想到决堤阻挡日军侵略的人。

1935年,日本正一步步策划华北五省自治,民国当局上层已经在考虑如果爆发全面战争,如何在无险可守的华北平原阻挡日军。当时德国驻中国军事顾问团总顾问法肯豪森就曾提议“最后的战线为黄河,宣作有计划之人工泛滥,以增厚其防御力”。

抗战开始后不久,山东北部门户德州便告失守,当时主政山东的军阀韩复榘就曾建议:“北岸无活动余地,济南临近黄河,在北岸炮火的有效射程内,只有决开北岸大堤,以黄水阻止日军南进,才是上策"。

幸亏后来韩复榘不发一枪就把济南拱手相让,不然如果真按照他的建议,在1937年末就掘开济南附近黄河北岸大堤,那么黄河北岸山东、河北大片地区的人民可就倒了大霉啦。韩复榘也因为消极抗日最后被蒋介石抓获处决。

那么蒋介石1938年5月又是面临着怎样的形势呢?

徐州会战失败后,国民政府又发起兰封会战,本想趁着台儿庄战役获胜的机会,把日军土肥原师团包围并歼灭,没成想桂永清面对日军进攻未作抵抗就撤退,日军一下子化被动为主动,土肥原师团占领兰封。日军援军也很快到来,粉碎了国军围歼土肥原师团的意图,这下河南全省暴露在了日军面前,下一步就可以进占郑州,一路南下占领武汉也不是不可能。

蒋介石做出了决堤决策

但是花园口决堤的决策确实是蒋介石做出的,尽管可以因面临非常局势而替他开脱部分责任,这次决口确实是他的命令。

提出决堤建议的是参谋长晏勋甫,他当时提出了两个阻挡日军前进的建议:一是在郑州放火焚城,二是掘开黄河大堤。考虑到焚烧城市也不能阻止日军,只有掘开黄河大堤才能阻挡日军的大炮和卡车运输。

听说了决堤的建议,蒋介石同意了,还说道:“上学要付学费,经商要垫本 ,不花代价怎么行?这是以小的牺牲,换取大的胜利。”至于决堤的责任,蒋介石打算推给日本人。

决堤地点本来是设在赵口,国军却屡次决堤不成,只能移到花园口决堤。事发仓促,日军已经逼近郑州,所以决堤也是抓紧时间,并未疏散附近群众。雪上加霜的是,第二天就下了大雨,黄河发大水,决口处水势更大,分东西两股向东南方向奔流。决口命令的实际执行者蒋在珍目睹滔滔而下的洪水,感叹道:“是功是过,且让后人评说吧。”

花园口决堤的恶劣影响

日军4个师团陷于黄泛区,也难以一举进攻武汉,不得不改变部署沿长江而上攻击武汉。按照日本军部的说法,由于花园口决堤,日军夺取武汉的时间推迟了3个月.在某种程度上,花园口决堤确实达到了延缓日军进攻的目的。

然而,比起达到的战略成果,受灾情况更令人触目惊心。这次水灾中受害最深的主要集中在河南、安徽和江苏的44个县,其中河南省有20县:郑县、广武、中牟、尉氏、通许、扶沟、西华、鄢陵、洧川、商水、项城、沈丘、淮阳、开封、陈留、杞县、睢县、柘城、鹿邑和太康。安徽省有18县:太和、阜阳、颍上、临泉、毫县、涡阳、蒙城、怀远、凤台、寿县、霍丘、风阳、灵壁、泗县、五河、盱眙、天长和蚌埠。江苏省6县:高邮、宝应、淮阴、涟水、淮安和泗阳。在这44个县里,有89万人死亡,390多万人因洪水而背井离乡。河南省1939年~1946年农作物减收90%,仅这一项就造成了22452.7亿元的损失。

后续国民政府救灾不力,也造成了恶劣影响,直到抗战结束后的1947年花园口堵口工程才终于成功。黄河汇入附近的河道,淤积了江河湖泊,破坏了水利设施,使中原水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大部分河道受淤,排水不畅,造成内涝,一些河道完全消失,淮河流域本已十分脆弱的农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造成的水旱灾害极为严重,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大规模的整治,自然灾害才逐步减轻。这已经是泛滥后几代人的努力下才达到的治理成果了。

因此,蒋介石掘开花园口河堤的决策,确实祸害了当地几十年。也用不着他自己来补偿,解放战争时期中原百姓积极支前,在淮海战役中狠狠地报复了国民党,也算是民心所向的反映吧。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搜狐新闻 | 作者:搜狐新闻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