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生活网 | 宣城本地通 | 宣城影讯 | 宣城公交 | 宣城地图 | 宣城天气 | 宣城商圈 | 宣城连锁品牌 | 宣城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宣城
切换城市
宣城生活网 > 宣城本地新闻 > 【宣城】小伙有幸成为南极科考队员 七次出征南极

【宣城】小伙有幸成为南极科考队员 七次出征南极

11月2日,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将乘坐“雪龙”号从上海出征,踏上了为期162天、总航程约3万海里的科考征程。家住广德县邱村镇的帅小伙姜华就在这次征程队伍之中,别人有过一次南极科考的机会就已经兴奋不已,而这已是姜华第7次出征南极……

“幸运”成为一名南极科考队员

材中等,皮肤幽默,体型略显魁梧,身着一身户外衣装,两个大大的旅行箱拎在手中,完全一副旅行者的打扮。这是10月27日早晨,记者在广德见到姜华时的第一印象。“11月2日,我就要登上南极科考船‘雪龙号’,成为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队员了……”姜华笑着介绍说,整个行程来回要162天。

谁也想不到,这个曾经的打工仔会因一个偶然的契机,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成为一名南极科学考察队的队员。

2007年,24岁的姜华还在上海打工。他所在的上海宝钢集团与南极科学考察队,有在南极共建基地项目的计划,急需土木工程人员,姜华因工作表现优异被选入候选名单。

经过层层体能训练,反复的机械操作培训,重重考核及上级的认可后,姜华从众多候选队员中脱颖而出。作为一名土木工程技术人员,他正式走上了南极科考的道路。

六次经历南极“考试”,实战经验丰富

从海上出发,姜华要在“雪龙”号呆上整整一个月。

“从上海到南极,虽然是在海上的一个月时间,却经历了人间四季,像做梦一般,前几日还是艳阳高照,过几天又变成大风大浪,到达南极就是极寒天气。”姜华踏上南极时,觉得这片神秘的土地,美得就像天堂一般。

说起前六次的南极科考之旅,姜华记忆犹新。“第一次是在2007年,是第24次科考队,主要是去建设长城站,把站内的综合楼、科研楼、污水房、焚烧楼和炉房建设好,长城站的建设从无到有,我全部参加,亲眼见证它的诞生!”

此后,姜华又参加了2008年、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年的五次南极科考之旅,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四座基地(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都有姜华工作过的痕迹。

从驾驶雪地基地车到用吊车打桩建房,从分清天与地的雪地中寻找方向,六次的南极科考之旅,让姜华成为了一名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南极科考队队员,深得上级领导与队友的称赞。

每次出门,他都是父母妻儿眼中的牵挂

记得2007年的下半年,姜华第一次出发后,家中两位老人担心地都睡不好。南极——他们大半辈子都没听说过几次,只知道那里非常冷,是地球上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地方,而今,他们的儿子却要在那里待上数月之久,他能不能吃得消?会不会冻坏?有没有想家……姜华的母亲孙世翠告诉记者,2007年的除夕是他们最难忘的一个除夕夜。儿子第一年没有回来过年,晚上7点多二老做好了年夜饭,却谁也舍不得下第一筷子——儿子的电话没打来,他们始终不放心。一直等到午夜11点多电话才响起。原来,几乎每一个科考队队员都要打电话回家,都在站里的公用电话前排着队,姜华等了很久才排上号……每逢佳节倍思亲,越是在极端苦寒寂寞的环境里,越能体会到。

与姜华的父母同样承受相思之苦的还有他的妻子朱丽华与两个女儿。二老年事渐高,女儿嗷嗷待哺,姜华一去就是小半年,甚至有4年,姜华都无法回家过年,妻子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她给丈夫的永远都是鼓励和支持。

第七次远赴南极建设昆仑站,任重而道远

姜华告诉记者,这一次出征南极,昆仑站的后续建设和基地检修将是他的任务。

姜华所说的南极昆仑站,那是南极冰盖最高点,海拔超过4000米,电话都很难通上。在到达南极中山站后,姜华将驾驶20吨的雪地车,行驶1200公里的漫长雪路,整个行程需要近25天的时间,在到达昆仑基地后,还要忍受零下40多度的严寒,检修站内所有的问题。

在昆仑站内的30多个工作日里,姜华只能靠闹钟来提醒自己时间,因为这里现在正是极昼,半年的时间内天都是亮的,每天分不清是白天还是夜晚,陪伴姜华的是刺眼的阳光,漫天飞舞的白雪,还有那极强的紫外线。

“我们的检修是保障科考队员生命的重要工作。”姜华说,每天早上按时起床,20位队员共同去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由于海拔高,每天都累得气喘吁吁地回营休息,日复一日地推进工作进程,虽然工作很艰苦,但在姜华心中觉得,能够参与建设祖国的南极科考站,不仅是一份光荣,更任重而道远。

在这里,我们共同祝愿姜华一路平安,顺利完成他的光荣旅程。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合肥网 | 作者:合肥网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