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生活网 | 烟台本地通 | 烟台影讯 | 烟台公交 | 烟台地图 | 烟台天气 | 烟台商圈 | 烟台连锁品牌 | 烟台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烟台
切换城市
烟台生活网 > 烟台本地新闻 > 熠熠【烟台】 滨海蝶变

熠熠【烟台】 滨海蝶变

1978年的烟台,是一个小渔村。1984年烟台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以来,这个小渔村一举站在了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在700万烟台人民众志成城的努力下,如今已经成为一座沿海发达城市。从1978年GDP仅为25.77亿元,到2017年的7338.95亿元,现在的烟台用1天多时间创造的财富就等于1978年全年。烟台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节拍,推动了40年沧桑巨变,谱写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壮丽史诗。

80年代的烟台(网络图片) \u00A0

今天的烟台(网络图片)

改革开放40年,烟台工业发展蹄疾步稳

40年前的烟台是一个农业为主的沿海地区。在1978年全市25.77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达11.68亿元,占45.32%;工业为8.65亿元,仅占33.57%。经过40年的发展,到2017年底,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4%,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转型。

当时的烟台地标性建筑邮电大楼和劳动大厦。(网络图片)

烟台是工业大市,也是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透过一连串的统计数字可以清晰地看到烟台市工业化前进的步伐。1949年烟台工业总产值只有0.3亿元;1978年实现27.5亿元;1988年为127.8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1996年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14.9亿元;2010年,烟台成为全省首个突破万亿元的地级市……刚刚过去的2017年,烟台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42.7亿元,增长3.1%,实现利润1043.6亿元,增长11.3%,两项指标绝对额均居全省第一位。

伴随工业的加速发展,全市综合实力快速增强。2017年,全市GDP达到7338.95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全国所有城市排名第20。

改革开放初期,全市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仅有两家,而到2017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均居山东省第1位。烟台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被授予“中国钟表名城”称号;龙口、招远、莱州、蓬莱四市入选2017中国工业百强县。规模以上工业提供了全市近5成的生产总值和税收收入,支撑了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力军。

烟台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改革开放以后,烟台工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工业产值出现逐年跃升,改革开放40年成功跨越了百亿、千亿、万亿三个台阶。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烟台工业飞速发展,骨干企业带动日益突出,全市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逐年跃升。

一万亿元的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意味着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意味着几万个上下游配套的创业机会,意味着上千亿元的企业税收作为财力基础,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一大利好。

1984年的烟台南大街(网络图片)

今天的烟台南大街车水马龙(网络图片)

由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

李徐良是招远市齐山镇一位农民,谈起去年的花生收人,他高兴地说,“去年花生虽然产量一般,但是价格很好,4块一斤是这几年比较高的了。”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一般能收获花生600斤,一斤花生能卖到4块,扣除化肥等费用,一亩地的纯收入接近2000元,十亩地就差不多带来两万元的收入。花生的价格为何会逐年攀高呢?李徐良说:“绝大部分的花生被商贩收购后,送到鲁花做花生油了。”

与李徐良一样,下岗职工刘洪斌也沾了工业大发展的“光”。几年前,在企业上班的刘洪斌夫妇双双下岗,仅靠政府低保金生活。看到蓬莱葡萄酒产业飞速发展,他们决定在老家搞葡萄种植。现在两口子忙不过来,还要雇人照顾葡萄园。产地优势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扶持,如今,两口子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年收入过10万元。

老百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623元和505元上升到41837元和18051元,分别增长67倍和35.7倍。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7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86.97亿元,增长9.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86.11亿元,增长11.5%。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2998.78亿元,增长9.7%;餐饮收入额274.30亿元,增长13.5%。

几十年前烟台人的家庭陈设。(网络图片)

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换代。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前些年的“彩电、冰箱、洗衣机”,发展到现在的“电脑、汽车、商品房”;人均住房面积大幅度增加,城市由开放初期的人均5.6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36.27平方米,农村由15平方米增加到38.90平方米。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政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人们的思想观念实现了从束缚、封闭到解放、务实,再到开放、创新的历史性跨越。

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在烟台40多年的改革发展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开放成就了烟台的产业结构。从1984年引进第一笔外资算起,经过30多年发展,截至2017年底,共有10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烟投资151个项目,成为全市经济发展主体中最具活力和效率的板块。过去的一年,市政府与苏格兰总商会签署全面合作备忘录,其中国首个代表处在烟台揭牌成立。招金矿业通过港股增发募集12亿港币,强信机械、金正环保分别在台湾、美国上市,全市境外上市企业总数达到9家。新设外资融资租赁项目5个、外资并购项目7个。

通过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烟台建立或嫁接改造了全市80%以上的重点骨干企业,发展起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支柱产业,培育起了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全市外贸进出口从开放之初的0.24亿美元起步,2017年底达到3077.6亿美元,是1984年的12823倍。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44.9亿元,增长6.5%;进出口突破3000亿元,达到3077.6亿元,增长6.3%,其中出口1740.5亿元,增长6.1%,进口1337.1亿元,增长6.5%;境外中方实际投资额9亿美元。实际外资、进出口、出口、进口总量居全省第二,境外实际投资居全省第三。

开放成就了烟台的城市地位,由一个滨海小城,一举站在了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告别没有轿车工业的历史

二十世纪80年代末,烟台市工业企业掀起对外开放的热潮,通过外资嫁接、合作办厂、加工贸易、自营出口等渠道,迅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档次,形成了家家出口、户户创汇的喜人局面。

2000年以来,烟台市通过合资合作,引进龙头企业和核心配套项目,迅速缩短与发达国家在技术、设备上的差距。美国通用、韩国斗山、日本三菱、德国汉高等世界500强和著名跨国公司相继“安家落户”,给工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2002年12月20日,第一辆赛欧轿车下线,宣告山东省从此结束没有轿车工业的历史。2003年2月,由世界500强美国通用汽车、上汽集团等合资成立的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注册,从此烟台汽车工业一年一个新台阶。

2003年4月,上海通用金桥基地别克赛欧轿车生产线全面移师烟台。2004年,东岳汽车实现冲压、车身、油漆、总装完整的四大工艺体系“合龙”。2005年2月,雪佛兰品牌发布会在东岳汽车举行,烟台生产的轿车戴上了雪佛兰金领结。2006年底,上海通用东岳汽车二期工程投产,产能由每小时30辆提高到60辆,年产能达到24万辆整车,烟台开发区因此成为上海通用汽车产能最大的生产基地。2007年,生产轿车15万辆,产值突破100亿元,东岳汽车成为美国通用在中国发展最快、效率最高的工厂。2013年东岳累计产销整车60.1万辆,占全省的90%以上。

改革开放40年烟台工业主要经贸活动

1992年11月17~23日,“首届国际中小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展览合作洽谈会”在天津市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烟台市经贸委组织张裕集团有限公司、北极星集团有限公司等10户企业参加展览会,张裕干白葡萄酒、北极星木钟两个产品荣获本届展览会最佳新产品奖。

1999年10月8~12日,由国家经贸委组织在俄罗斯莫斯科“全俄国民经济成果展览中心”20号展馆举办“99莫斯科中国小企业产品展览会”。烟台市组织张裕集团有限公司、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三环锁业有限公司、北极星集团有限公司、华润锦纶有限公司、烟台宽幅布厂等8家企业参加展览。

2002年6月26日~7月6日,烟台市工业经贸考察团赴台湾进行为期11天的经贸考察活动,这是烟台市工业企业首次组团赴台考察。在台湾期间,考察团走访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等5个工业中心城市,先后考察14家工业企业和3家著名商会组织,重点推进了12个项目的洽谈与合作。

2004年4月18~30日,我市组团赴日本、韩国进行船舶产业招商。拜会了日本造船工业协会、日本中小企业造船工业会、日本名村造船所、日本三井海洋开发株式会社、韩国造船工业会、韩国大宇造船株式会社、韩国三星造船株式会社,参加了“山东省名古屋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招商恳谈会”和“山东省釜山造船及零部件投资说明会”。2005年5月,韩国大宇造船株式会社经过对青岛、烟台、威海3地造船基地的考察论证后,决定在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大型造船基地。

2005年4月28日~5月4日,我市组织参加了在韩国仁川广域市松岛大酒店举行的“烟台(仁川)机械产业招商说明会”。韩国仁川市政府科学技术课、国际协力办公室等部门官员及38家企业到会。

2013年8月2日~5日,第八届东亚国际食品博览会在烟台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16个国家和国内12000名专业客商和2000家企业参展,展出的名优新特产品8000多种。博览会期间,观展人数突破20万人次,展会成交额3.6亿元,现场签署经销、代理等合作协议2700多项,意向合作金额19亿元。目前,东亚食品博览会已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最具规模的专业食品行业盛会。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经济网 | 作者:经济网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