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生活网 | 宜宾本地通 | 宜宾影讯 | 宜宾公交 | 宜宾地图 | 宜宾天气 | 宜宾商圈 | 宜宾连锁品牌 | 宜宾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宜宾
切换城市
宜宾生活网 > 宜宾本地新闻 > 话剧《赵一曼》还原赵一曼光辉一生

话剧《赵一曼》还原赵一曼光辉一生

抗联小屋内绣虎头帽。(剧照)

3月2日、3日,由中共宜宾市委宣传部、中共宜宾县委宣传部联合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创作的大型话剧《赵一曼》在成都锦城艺术宫上演。至此,该剧已经在川成功演出10场,接下来,这部话剧还将于3月13日受邀走进北京,参加中国话剧110周年展演。

从2015年12月24日在宜宾酒都剧场举行试演,再到如今即将走进北京首都剧场公演,话剧《赵一曼》成功上演背后是我市文艺创作机制的不断完善,更是我市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有力推动。

倾力打造 四度剧本重构

宜宾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云飞作为本剧的“出品人”之一,从2012年底便参与本剧的全程打造,回忆当初的创作过程,张云飞直言,确实历经了很多困难甚至坎坷,尤其是启动创作阶段。 2012年至2015年,剧本几度重构。

话剧《赵一曼》作为特殊的文艺作品,经多方商议,决定通过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确定与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省人艺院)合作创排和首演,宜宾县作为甲方出资280万元,这也是近年来宜宾探索建立政府采购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制度,激发文艺创造活力的典型代表。

剧本是舞台艺术的基础,每一个剧本都体现出剧作家不同的理解,但都力求能立体丰满地展现赵一曼这个英雄人物。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中国歌剧舞剧院编剧董妮编写的剧本得到省委、市委基本认可后,又经过后期反复修改以及深度打磨,剧本第四度出炉。在历经了近四年的精心创作,三名编剧四度剧本重构,才有了今天呈现在观众眼前的话剧《赵一曼》。

培育地方专业队伍 解决话剧人才匮乏难题

宜宾县文化广电局局长彭韬亦是话剧《赵一曼》从幕后走向台前的见证者。彭韬向记者坦言,宜宾县此前虽打造过方言剧《荔枝红了》,但专业人才主要局限于舞蹈、声乐、表演等方面,并没有专业的话剧人才。

为此,中共宜宾市委宣传部、中共宜宾县委宣传部联合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创作话剧《赵一曼》时,也并非仅仅局限于剧本的创排,而且还明确提出了要为宜宾县培养主要演员、编导等人才需求。

“2015年11月,话剧启动了第一次大规模集中排练,宜宾县派出11名演员跟班学习。” 彭韬告诉记者,其中有4人参加了省人艺队伍的排练、演出,40多天的排练期间连家都没回过;2016年7月25日启动第二次大规模的集中排练,宜宾县又派出15名演员跟班学习,其中有8名演员参加了省人艺队伍的排练、演出。

在成都锦城艺术宫上演话剧《赵一曼》时,宜宾演员黄巍在反映赵一曼儿童时期裹脚这一幕中,独挑大梁,饰演赵一曼母亲李蓝氏,其精湛的演技让台下观众误以为她也是一名专业的话剧演员。

在彭韬看来,话剧《赵一曼》在省人艺排演过程中,宜宾县派出人员跟班学习实有必要,一方面,要把这个戏留在地方就不能单单依赖省人艺的演员,要花大力气培养人才;另一方面,这部戏恰恰是培养宜宾县文艺人才的最好平台。“这是打造地方专业队伍的必由之路。”

“走出去”与“留下来” 实现精品常态化演出

“话剧《赵一曼》不能演几场就不演了,打造一支地方性专业人才队伍,把作品留在地方,才能实现这部话剧在地方性的常态化演出。”彭韬说。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宜宾版的话剧《赵一曼》,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剧本、舞美等进行修改,宜宾版的话剧《赵一曼》形成后,将在宜宾县巡演、宜宾市巡演,东北以及上海巡演,不仅要进剧场,还要进农村、进学校、进街道,今年要演,明年要演,后年要演,要一直演下去,不仅要做全国性的巡演,还要将精品留在地方,充分发挥持续性教育作用和基层育人功能。

如今,话剧《赵一曼》已被省委宣传部列为“四川省2016—2018年重点打造项目”,在冲击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道路上,话剧《赵一曼》一定大有可为。(宜宾日报)

原标题:话剧《赵一曼》还原赵一曼光辉一生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四川在线 | 作者:四川在线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