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生活网 | 宜宾本地通 | 宜宾影讯 | 宜宾公交 | 宜宾地图 | 宜宾天气 | 宜宾商圈 | 宜宾连锁品牌 | 宜宾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宜宾
切换城市
宜宾生活网 > 宜宾本地新闻 > 600个村开展改革试点 "【宜宾】品牌"在全省打响名头

600个村开展改革试点 "【宜宾】品牌"在全省打响名头

翠屏区金坪镇罗家村金兰花谷。

翠屏区北域万亩生态早茶基地核心区。

近年来,通过创新改革,宜宾市、县(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平台全面构建,市、县、乡、村“一体运行、四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推进,今年全市已安排600村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16个村开展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

同时,宜宾市的区域品牌逐渐走出宜宾,打响了名头。“五粮液”等“宜宾酒”系列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还将着力打造“天府龙芽”省级公共大品牌,做响“宜宾早茶”“川红工夫”“屏山炒青”“筠连苦丁茶”四个茶产业地方公共区域品牌,打造“宜宾燃面”“宜宾芽菜”“南溪豆腐干”“宜宾笋”“筠连黄牛”“长宁凉糕”等美食宜宾区域品牌。目前,全市共培育农产品类地标保护产品14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488个。

“四两拨千斤”撬动资金超70亿元

作为宜宾县的“后花园”、泯江河畔的一颗璀璨明珠,宰龙社区立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旅游产业带动种植产业,种植产业拉动旅游业,电商销售解除后顾之忧”的“一三”产业互动发展新模式,带领全村人民建成幸福美丽新村,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2016年,该社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800元。

“近年来,我县创新财政支农方式,推行‘五补五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和引领作用,取得了不错的实效。”宜宾县委书记丁应虎介绍该县农业农村改革经验时介绍,2016年,全县以12亿余元各级财政资金,撬动金融及社会资金超过70亿元,真正实现了“四两拨千金”的发展效益,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2.39亿元,增长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63元,增长9.3%。

如何整合资源,撬动金融、社会资本投入“三农”,宜宾县有自己的妙招。“一是推行‘补改补’,变项目补助为风险补偿。二是推行‘补改股’,变财政资金为量化股金。三是推行‘补改贴’,变奖励补助为贷款贴息。四是推行‘补改保’,变直接投入为担保服务。五是推行‘补改金’,变零散补助为发展基金。”丁应虎介绍,通过这五项创新举措,全县充分撬动了金融及社会资金,为“三农”发展助力。

放活土地经营权茶农折股入企获分红增收

2016年,宜宾市翠屏区有506户茶农折股入企分红42万元,每股收益近800元,专合社收益10万元,公司收益50万元。这是该区放活土地经营权,发展生态茶产业的具体成效。

翠屏区如何做到这一切?近年来,该区以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全茶产业链融合发展战略,做大做强生态早茶产业。2016年,全区茶叶总产量3740吨、综合产值25亿元,茶叶出口继续稳居全省第1位。

据了解,该区通过确权到户盘活了土地资源,创新模式拓宽了增收渠道,生态发展提升了经济效益。完善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确定家庭承包面积68.9万亩,颁发证书11.3万本,赋予农民农村承包地处置、收益、抵押等权能,让“本本”变“本钱”。

同时,通过土地入股增收、订单合作增收、企社共建增收等创新模式,确保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下一步,力争到2020年,建成15万亩生态早茶基地,实现综合产值8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0元以上。

撬动农村集体资源走出生态发展之路

近年来,筠连县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大力发展茶叶、肉牛、漆树、乡村旅游等绿色生态产业,积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取得了良好成效。

筠连县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首先,创新经营管理机制,推动农村集体资源从“沉睡”向“价值凸显”转变。其次,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生态环境主体从“单一”向“多元互动”转变。第三,创新财政投入机制,推动集体发展资金从“输血”向“滚动造血”转变。最后,创新统筹协同机制,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从“分散”向“适度规模”转变。

通过这些创新机制,全面完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确权颁证,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颁证率分别达90%和92%,为管理好利用好集体资源和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盘活集体资产,积极整合金土地、小水利等项目,对荒山荒林等集体资源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改造利用。如大兴村整合涉农资金100多万元,改造升级“神羊洞”旅游景点,村集体每年收益10余万元。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刘恪生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四川在线 | 作者:四川在线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