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生活网 | 玉树本地通 | 玉树影讯 | 玉树公交 | 玉树地图 | 玉树天气 | 玉树商圈 | 玉树连锁品牌 | 玉树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玉树
切换城市
玉树生活网 > 玉树本地新闻 > 杨鹏讲《道德经》:老子为什么反对以礼教区分善恶?

杨鹏讲《道德经》:老子为什么反对以礼教区分善恶?

天道宏大无比,创生宇宙万物,创造生命,运行于万物和生命之中。治理天下,就是遵循自然,救助生命,保护万物,做到人无弃人,物无弃材。怎样做到物无弃材?

大家好,这是掌上国学院“杨鹏讲道德经”,今天讲第二十七章。我先念一遍:“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用筹策。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材,是谓袭明。故善人者,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读《道德经》,要注意老子宇宙观与治理观的统一,建议要记住一个“两分法”。先找到宇宙观和治理观,然后找出宇宙观和治理观之间的逻辑统一关系。用中国术语,就是要先找到“明天道”的部分,再来看“治天下”的部分。“治天下”源于“明天道”,治理观源于宇宙观。我们要运用这样的“两分法”来分析本章。

本章前面这些句子:“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用筹策。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这部分是宇宙观,或者说是天道观。

我们看第一句:“善行者无辙迹。”指善于行动者,看不到车辙的痕迹。北斗如轮在天空旋转,你能看到北斗旋转的痕迹吗?日升月落,你能看到日月运行的痕迹吗?生命从生到死,生死往复,你能看到痕迹吗?

天地运行自有轨迹,这轨迹难被察觉

下一句:“善言者无瑕谪。”\u00A0“瑕”指玉上的斑点、瑕疵。“谪”就是“缺陷”的意思。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善于说话的不留瑕谪。我们说过,“话语即权力”,《道德经》中的言,指发言,也指命令,指法令。人类的意志,往往要通过言来传达。那么,宇宙万物在运行,是什么样的“言”,什么样的命令,什么样的法令在后面支配呢?“希言自然”,自然是希言的。创生万物的上天,运行万物的天道,衪说的话,祂的指令,祂的言,我们人从中能发现什么样的瑕疵和缺陷吗?

下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筹策”是中国古代的计量工具,一根一根像筷子一样,比现在用的筷子略微短一些,一般用竹子制成,有的用骨头或者象牙制成。

古代人们用棍子的不同排列来代表不同的数字,按照十进位来计算。明朝珠算盛行以后,这种上古筹算方式逐渐被淘汰。

宇宙万物运行,背后有数的秩序。上天安排数的秩序,你见过上天用过什么样的筹策吗?虽然我们看不见祂运用过什么计算工具,但宇宙万物,就是按照数的逻辑、数的关系在安排的。

再看下一句:“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开。”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谁在开启和关闭春夏秋冬?当天门两星靠近的时候,天门关闭,大地进入冬季,万物的生长关闭,我们人能做些什么呢?我们人只能等待。我们既不能打开天门也不能关闭天门,只能等待上天打开或关闭天门,这就是“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开”。

看下一句:“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善于打结的,即使祂不用绳约打结,我们人也解不开。这里既然讲的是宇宙观。我们想想,自然万物分阴阳,各种生物雌雄结合,人间男欢女爱,这阴阳的结合,你见过有谁用绳子打在结呢?这阴阳相合之结,谁能解开呢?

上天是自在的,上天是自然的,上天是最善于行动的,上天之行是最无辙迹的。上天是最善言的,上天之言是最无瑕谪的。上天是最善数的,上天之数不用筹策。上天是最善锁闭的,上天之闭无需关楗,即便不用锁我们人也打不开。上天是最善结的,上天之结即便无绳约我们人也解不开。以上讲的全是宇宙观、天道观。

《道德经》第25章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执政治国,治理天下,就是要“道法自然”,就是要“人法自然”。明了天道,圣人在这样的背景下治理天下,该怎么做呢?

我们看下几句:“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材,是谓袭明。” “是以”,意思就是“所以”。

因为上天如此,圣人取法上天,所以圣人永远在善于救人,不放弃人,万物没有被抛弃的,这就可称为“袭明”。什么叫“袭明”?“袭”就是因袭、遵循,“明”就是光明。“袭明”就是因袭、遵循那光明之源。

前面是宇宙观,后面是圣人治理观,两者是一个什么逻辑关系呢?天道观与人事观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理解了这组关系,就可理解老子所倡导的无为而治的治理观。

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这种逻辑关系。首先,大道运行是有一个大方向的,上天的运行是有一个大方向的。这个方向就是《道德经》四十二章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创生万物”。

还有《道德经》第八章所说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这是“善利万物”。 还有《道德经》第八十一章“故天之道,利而不害”。

创生万物,善利万物,利而不害,这是天道运行的大方向。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善于创生、最善于赋予宇宙万物以秩序的,是谁呢?“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用筹策。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最善行、最善言、最善数、最善闭、最善结的是谁?就是自在之天,自然之天,是那个造物的力量,运行万物的力量。就是天道之自然。

也就是说,天道之自然是最善行、最善言、最善数、最善闭、最善结的。

天道之自然存在于万物之中,运行于人性之中,所以圣人取法上天,尊重上天之自然,就不能按自己想法去行动,就不能按自己意志去下命令,就不能按自己的算计去策算,就不必自己去打结,只能如《道德经》六十四章所说的“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以自然为尊,遵循和辅助自然。

“道法自然”,任万物自然而然,不要以自己个人的智慧去试图取代上天的智慧,不要以自己渺小的意志去试图取代上天无限之意志,不要试图以自己的主意去试图取代上天之自然,这才是真正明天道的态度,这才真算有治理的大智慧。

如同市场经济,就是自然之道。开放和保护市场秩序,自然创生的力量就会通过每个人来释放,所以经济上最善行的人、最善言的人、最善数的人、最善闭的人、最善结的人全都涌现出来了,天道之活力通过自然之人而释放,所以,经济就繁荣了。

同时,因为上天保护生命,保护万物,所以圣人取法上天,敬重万物之自然,保护万物之自然,要“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材”。治理天下,就是救人,不放弃人,万物各有其用,没有人、没有物是因为无用而被抛弃的。所以,圣人治理天下,圣人与民众的关系,就是保安的关系,保护的关系。圣人与万物的关系,就是要成全万物天然器用,物无弃材。

大自然中,万物相互效力,能量循环。进入原始丛林,你会发现原始丛林里没有任何垃圾,没有任何被抛弃的东西。“物无弃材”,一切都进入了相互效力、相互运用的能量循环之中。

社会之中也有自然秩序,民众自主自为之中,在自然状态下,众人也会像大自然系统一样,人和人之间,也会是相互效力,人与人之间的能量相互循环,不会有人被弃绝,不会有物被放弃。如果你发现我们的身边有人被弃绝,发现我们身边有大量无用的垃圾堆积的时候,只能说明一点,说明自然之道没有贯穿在我们生活之中,说明有力量在破坏自然之道。

“故善人者,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可以译为:所以善人,是善人的老师。不善的人,是善人的借鉴。如果不以善人为师,也不爱惜不善的人带给我们的教训和借鉴,虽然我们貌似很智慧,好像我们能分出善和不善的人,其实是大迷惑。这可称为重要的妙处。妙,有“生”、“生育”的意思。

有了救人、不放弃人这样的方向,对不善的人,也要知道他们的用处,不要拒绝他们、抛弃他们。为什么?最善行、最善言、最善数、最善闭、最善结的是上天之自然,上天让不善的人出现在世界上,恐怕这有上天更宏观、更奥秘的安排,我们人是不懂的,我们只知道一点,上天是关爱生命、保护万物的,包括保护不善之人,所以我们要善待一切,保护一切。

《道德经》六十二章中老子也提到同样的意思:“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也-----人之不善,何弃之有?”万物都归向道,就是水注入大海一样,万物都归向道。道是善人的宝贝,但对不善之人,道也是保护的。人有不善的行为,为什么我们要抛弃?

这里有一点我们要注意,在老子时代,善与不善,属于礼教伦理范畴,不属于刑法的罪与非罪的范畴。老子关注的,就是天道之指向,就是生命系统的繁荣和维护,就是生和杀这种底线问题。他反对采取礼教那种特别琐细的善与不善的等级区分,把一群人说成善人,把另一群说成不善的人,把这个行为说成善行,把那个说成不善,而所谓的标准就是礼教尊卑有别的标准,老子认为礼教那套标准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有害的。

刘邦入秦,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对刘邦来说,治理天下就只是保护生命,以及与生命密切相关的财产权,并没有更琐碎的、其他的关于善与不善的规定。

自有上天在运行一切,自有自然在运行一切,所以圣人的任务,就是保护自然的一切不要被伤害、被破坏。救助被伤害的,保护被破坏的。除此之外,顺其自然,不加干预。不仅自己不干预,也不允许别人来干预。圣人之治,就是保护天道自然。

自然就是创生宇宙万物的那个自在的力量,就是运行宇宙万物的那个本源的力量。保护自然,保护人的自然取向,就是敬仰那个运行在万物、万民、人性之中的那个自在、自然的力量。

今天的课就到这儿,我再念一遍: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用筹策。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材,是谓袭明。故善人者,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自然之道创生宇宙万物,创造生命,而且运行于万物之中,运行于生命之中,所以圣人治理,就是敬畏自然,热爱自然,救助生命,保护万物,推动万民自主,保护万民自为自成。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凤凰新闻 | 作者:凤凰新闻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