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生活网 | 中山本地通 | 中山影讯 | 中山公交 | 中山地图 | 中山天气 | 中山商圈 | 中山连锁品牌 | 中山小区 | 电影 | 明星
城市生活网
中山
切换城市
中山生活网 > 中山本地新闻 > 书香【中山】

书香【中山】

书展伴随着孩子长成少年、少年成为中年、中年走向老年,在书香中,变换的是数字,不变的是爱书的情怀。

从2009年的夏天走来,中山书展今年整十周岁。十年间,曾经门庭若市也曾经清汤寡水,曾经高歌猛进,也有过迷茫徘徊。十年间,它以每年吸引超过15万人次的纪录成为中山人气最旺的展览,作为市民夏天“必备”活动,融入了中山人的生活,于细微中影响着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十年书展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数字阅读全新语境里,书展显然与市民的期待还有距离,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书展?需要在未来的长路中不断探索后给出答案。

从无到有 从单一到多元

2009年7月25日,天气晴好。家住横栏镇的陈伯和弟弟,戴上草帽,于7:30从家里出发,坐公交车赶往市体育馆参加书展。十年后的2018年7月17日,再次出现在书展现场的陈伯,回忆起首届书展盛况:“不到八点半去到现场,已经有好多人排队,从来没见过中山人对一个展会这么热情。”

“场馆开放,市民涌入,开展一小时后便人流饱和,不得不采取分批进场措施。”据统计,首届书展5天内共有20万人次入场。当年的盛况,让参与筹备首届书展的中山博雅书店的工作人员方丽婷记忆深刻,书展结束后,珠三角城市纷纷前来取经。

2010年7月16日,第二届中山书展开幕,首次邀请名家、作家参与。市民沈先生记得,当天下午为了见梁文道,特意提前半小时到场却没能占到位,最终只能站着听完全场,“第二天郭敬明签售会更火爆,我女儿为了见他一面排了两个多小时”。

“您帮我看看,这个紫砂壶如何?”2012年,第四届中山书展,前来逛展的市民吴先生不是来买书,而是带着自己的“宝贝”紫砂壶,来和紫砂壶鉴赏名家钱剑华交流。这一年,书展现场不仅有书,还增设了文化用品、教育培训、动漫创作、科技数码等展区,书展成为一个跨领域的文化集市。

“市民选书?政府买单”引发“全民阅读”新高潮,设立小众图书专区满足不同类型读者需求……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完善的中山书展,今年迎来“十岁”生日。在承继传统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新元素,除数字阅读、电子音像外,它还辐射到读书的许多关联行业,包括文创产业。

“十年来,中山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方丽婷说,中山将每年4月定为阅读月,今年还成立了阅读促进会。书展的影响力辐射到镇区,小榄、三乡分别开设分会场。连续十年都到场的中山新华书店总经理助理何小姐,感受到了中山人十年来阅读的变化:“虽然最畅销的永远是文学类书籍,但明显能感觉到读者对书籍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有读者买书,除了挑书籍外,还会挑选出版社。”

书展陪伴着一批人长大

书展现场,多数读者都是书展的“常客”,只要来过一次书展,几乎年年都要来一次,更有不少读者在每一届书展中连续多天“打卡”。可以说,中山书展成为中山人暑期必到的消暑“景点”之一。

在这次书展上先后来了三趟的刘先龙是书展的老顾客,今年他单单在小古堂一家书摊便买了5000多元的旧书,大概500多册,书店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他,每次还帮刘先生把书运到车上去。刘先龙是中山市文艺批评家协会的副秘书长,本身还是一名初中历史老师,平日最爱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平日,也会网购书籍,也会去广州的一些独立书店去淘书,书展上也能遇到一些好书,所以每次都会流连忘返。”刘先龙告诉记者,对“书虫”来说,最看中的是能在书展上看到,平日在市场上、书店里、网店里看不到的书籍,比如不同的版本、旧书、外文书籍等。

“来买单的七八成都是家长带着孩子。”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潘双桂介绍,在暑期举办的书展,青少年是看书、选书、买书的最大主体。如今马上升高三的实验中学的学生林彦\ufffd最早来书展的时候还是小学生,如今10年过去了,从小学生变为高中生,在这届书展还是市消委会的一名志愿者。“每年书展有空都会来,看书、淘书,同时也很期待名家讲座,中山书展陪伴我们这一批人长大。”

名家大咖提升市民品位

2010年,微博成为社交网站新宠。“每天不刷一下微博,就感觉跟大家脱节了。吃饭刷一刷,睡觉前也刷一刷。”离不开手机的市民沈先生,在听了梁文道的讲座之后,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惯――睡前将手机放在客厅,把书带进卧室。

沈先生回忆道,梁文道的讲座以“怎样读出一个公民社会”为主题,讲到当下碎片化阅读问题,他说现在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看完整本书,其实,传统阅读更能让读者进入深度阅读,这有助于培养公民能力,表达自己的看法。

昨日,在书展现场选书的高三毕业生小李,抱着一上午挑选的12本书准备买单。他告诉记者,“12”这个数字的背后,有着一段和书展名家讲座相关的故事。2014年第六届中山书展上,阎崇年在名家讲座上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方法。“阎老师建议大家给自己定个指标,然后它他制度化。”平时忙于学习的小李,给自己制定了一年12本书的阅读计划,“这几年每年书展都来集中买一次书,也不一定都是12本。但在阅读上,还是尽量要求自己完成每月一本的阅读计划。”

促进一批本土作家“诞生”

每年的书展成为作者和读者近距离交流的平台,除名家大咖外,还促进了一批本土作家的“诞生”,推动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和创作。中山出版专区很有“中山味道”,背景是手绘的沙岗墟、鹤舞、烟墩山等本土风物、建筑等,这些都出自于“hello,中山”系列丛书作者之手。在书架上,最醒目的是中山客、中山客mini系列、24册一套的“hello,中山”系列,共计46册。

这三套丛书挖掘出了中山本土一批年轻的作家群体,书展成为他们新书签售的首发平台。比如说“hello,石岐Ⅱ”的作者陈越安是一名海归,也是一名证券从业人员。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作家,从2016年创作第一本书《hello,石岐》后,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创作《Hello,东区》和《Hello,粤山泉》两本手绘漫画书。

神湾中心小学的老师梁素红在前几届书展上看到了“Hello,中山”系列,便主动联系到中山出版,希望创作一本和神湾有关的书,出版后神湾的所有小学的学生人手一册,“让学生更好了解自己所在镇区的文化,起了很好的推广作用”。

本土作家冯东航(笔名舒饭)也是中山客mini系列《石岐方言故事》的作者之一,他认为,书展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吸引了一帮热爱家乡的青年加入到创作队伍中,用更鲜活、更有时代特色的语言、绘画等方式表达对家乡的感触。

书香促成全民阅读风潮

“逛书展,看到别人买那么多书,多多少少受到感染,平日即使很少看书的人,也会多少买几本。”在本土作家舒饭看来,书展营造的是一种促进阅读的氛围,潜移默化培育市民阅读习惯。

每年都带孩子来逛书展的沈远泉,今年的身份从读者变成了作者。书展期间,沈远泉的新书举行发布会。旁边正在举行学生征文颁奖仪式:“当时我挺有感触,虽然书不一定非要来书展现场看,但是阅读的氛围确实是这里最浓。我不期待孩子从书展上迅速地学到什么,但是希望她从小就能来这里感受阅读氛围。”

近年来,我市加大书香城市的建设,书展是其中一项事,此外中山社会各界也举办各种阅读促进活动,如成立读书会,不定期交流读书心得;学校举办阅读经典、知识竞赛、公益讲座等活动;不少学校举办了读书节,我市还计划出台措施鼓励争取全市每所高校到2020年至少有一家校园书店等。

今年初,国家新闻出版总局发布《2017中国阅读白皮书》,中山继2015、2016年度之后,再次获得“中国十大数字阅读城市”荣誉。而中山市图书馆提供的数据也显示,2017年到馆读者纸质借阅量达到84万册次,数字资源借阅达到62万册次,点击量达到1717万次。

今年,已陆续参展7年的“小古堂”书店,除了带来旧书外,还新增了碑帖拓片展。店主李金亮将自己收藏多年的“宝贝”拿出来和中山读者“共飨”。

在李金亮看来,中山的书展经过十年变化,已经成为中山的一件文化盛事,也是一件公益的文化惠民活动。“从前大家买书是上山打柴,砍瓜切菜,现在是捏韭菜、买小葱选香菜,买书手机扫价比价,对品质、版本挑选也在不断提升,这是一种趋势,反过来也对书商们是一种影响和改变,如果我们没有更好的产品给读者,那就会逐渐丧失市场。”

阅读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是时代的趋势,那么书展到底要办成怎样的书展?

“我觉得,今后的发展方向应随时代而变,成为一个让市民开眼界、长见识、提高文化、艺术修养的地方。”李金亮建议,今年书展有碑帖拓片和“百年无废纸”展,今后也可以多一些类似的艺术展,“思路可以更广阔一些,比如雕塑展、现代艺术展、古琴展、篆刻展、旧照片展等,吸引更多的市民在逛书展中得到艺术文化的熏陶。”

周末两天都泡在书展的李女士说:“我几乎每年都来书展,今年跟以往比起来还是有些进步,分区更合理,有一些面向成人的文学类、学术类书籍选择。”她建议,今后书展不一定非要办得大而全,每年可以以不同主题办成精品书展。如明年以武侠为主题,后年以青春文学为主题等,这样书展将更有针对性,来逛展的人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大海捞针去淘书。

头发花白的退休老师朱先生,每年都要来书展淘书。热爱阅读的他,却被一件事儿难住了:“书籍的字体对于老年人来说太小,挑选和阅读起来都费劲。”朱先生建议,今后书展设立一个老年人阅读专区,专区内用大一些的字体做指引,同时设立志愿者帮忙引导。

而91年的谢小姐则希望能在今后的书展里面,看到包含更多科技元素的“年轻人”专区:“毕竟作为一个90后,还是喜欢高科技的东西多一点,将科技结合书展更能吸引年轻人的眼球。”

市民严小姐则建议,在书展现场或者每个书商展区增设阅读专区,让市民有地方坐下来阅读:“阅读区内可以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营造好的阅读氛围。”

市民朱先生建议,书展现场增设意见反馈区,每年搜集市民对书展的建议和意见等。同时,他希望能邀请到更多名家到中山开讲。

每年必到书展现场打卡的市社科联主席胡波表示,十年书展能坚持下来已属不易,从架构到内容上也不断满足市民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大批读者。他表示,历年的书展都是以书商为主体,这也使得“什么好卖卖什么”成为必然,有品质的书越来越少,但是从全世界各地的成功书展来看,多是出版社为主体,出版社为主体办展,就可以使书展更为丰富,图书的品质得到提升。

一位20多岁的年轻人告诉记者,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看书时间有限,“电子书便宜、方便、快捷、海量且易于检索,这些都是纸质图书无法比拟的”。

针对这些建议,书展组委会也表示,今年图书参展商的质量、内容名家的分量相比以往,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市民满意度也相应提升。明年的书展,组委会拟引入更多的优质图书资源,加强数字阅读,如天猫图书、咪咕数字阅读等,已经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书展十周年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书展组委会负责人王嘉飞表示。

点击阅读完整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中山网 | 作者:中山网
城市生活网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